藥師佛同修見證護法加持神蹟 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藥師佛同修見證護法加持神蹟 文/蓮慈金剛上師

華光靈應:金母加持牢獄之災化解於無形
with No Comments

[華光靈應] 金母加持牢獄之災化解於無形 文/亮夫

真佛一爐香 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真佛一爐香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無非都是為了貪婪 – 圖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無非都是為了貪婪 圖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皈依師尊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皈依師尊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文/蓮慈金剛上師    

《華光靈應》 傳真機的靈異事件
with No Comments

《華光靈應》 傳真機的靈異事件 文/亮夫

知幻止幻 降伏自己 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知幻止幻 降伏自己 文/蓮慈金剛上師

不可道之「道」 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不可道之「道」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法王作家蓮生活佛散文詩合集《隨心所悅》中「真正的道」一篇:「妙覺豈有大豈有小/可自成宇宙/可融入宇宙/這才是真正的道/沒有誰可以貶低誰/太古的覺悟與現代的覺悟/沒有特殊的信號/我你他/歸結到妙覺時既獨立又融合/不謙虛也不狂傲」。 這篇詩很簡短,我相信大家念起來似懂非懂,因為師尊講的是「道」。師尊在文中兩次提到「妙覺」的名號。師尊曾教過,「等覺」是十地菩薩,「妙覺」就是佛。所以師尊提到妙覺時,我們應知道,這是一個圓滿得證的佛的境界。在這個圓滿的境界裡,師尊說,豈有大豈有小。 人在世間,一定分大小,做官的,分小官、大官、大大官;和尚也分大和尚、大上師、大大上師,各行各業均依其背景和成就等等的階層而有分別。即使是十法界,也依心靈的境界而分成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但事實上,到了「妙覺」的佛境,是沒有分別的,法界一如,這時才是真正平等圓融沒有分別;可自成宇宙,也可以融入大宇宙,這樣的境界,才叫做真正的「道」。 「道」,只可意會,無法講得清楚。師佛慈悲,還是藉文字寫給大家看,如果完全不可說,眾生如何知道求道?所以師尊一再地用文字正說、反說、偏說,讓眾生稍微有一點「道」的概念。沒有誰可以貶低誰,這一點確實沒有誰可以做到,修行越差越做不到。「太古的覺悟與現代的覺悟,沒有特殊的信號」,這句話也是一個重點。就是千古以來的覺悟跟我們現代人的覺悟沒有兩樣。科學可以日新月異,文明可以不同,習性可以不同,但是佛性的覺悟,自古以來都一樣。 所以師佛告訴我們,一悟永悟,不是今天開悟,明天糊塗,如果還是每天在悟與不悟之間,那絕對是錯「悟」,不是「道」。我你他,即是我、人、眾生,歸結到「妙覺」的時候既獨立又融合,即是自成宇宙(獨立),又可融入宇宙(融合)。如果能與宇宙虛空融合,那一定也能與所處的人、事、物融合。由此可見,凡是不能融合,有忤逆、有爭執,仍在世間相之中。 本來宇宙最初是一個大混沌,沒有天、地、人之分,沒有空與有之分,後來因緣改變,無極生太極,再分陰陽兩儀,四象八卦……,越分越多。所以現在爭執、戰爭越來越多,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境界越低,歧視越嚴重。而「妙覺」是逆人間習性而修,修到沒有得修的時候,字典裡面就沒有了謙虛與不謙虛、狂傲與不狂傲。但是當自己還在覺悟中時,當然要謙虛不可以狂傲。謙虛與狂傲,也不能絕對判斷一個人的境界,謙虛太過,變成虛偽;謙虛太少,就是狂傲。修行的覺悟不是用說的,所以師尊才有不可說之說;修行是要往內心裡面去覺悟,這樣才叫修行。 見道、行道,實踐道,當行為符合道的時候,才是證道。這時候,自然就會明白師佛這首詩的真實相。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及『蓮慈法音』專欄 [yt video=”WXgTGoRl8i4″ width=”720″ height=”405″ /]

心窗開關自在 文/蓮慈金剛上師
with No Comments

心窗開關自在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法王蓮生活佛盧師尊散文詩集《隨心所悅》中「逸去的晨露」寫到: 「他們曾互相憎恨殺戮/他們也曾互相珍惜/只一瞬間/就是逸去的晨露/記憶中太多如此相同的事/很好很親密的朋友眷屬/只一瞬間/互相遺棄與互相侮辱/白天與晚上只一瞬間就一閃而逝/黑暗光明亦然如此/天堂與地獄也是如此如此/生存與死亡很迅速/迷與悟/想一想人們真的有夠盲目/名位財利色慾男女/花開一瞬間/貪瞋癡身口意/清淨與不清淨/如何不去悟/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自知自己應該走怎樣的路」。 這一篇散文詩寫的是娑婆世間的眾生相,也是我們大家曾經經歷過的故事。想一想我們走過來的路,從小學、中學、大學到進入社會,一定會有各種不同年紀、背景相似的朋友。但是到最後,正像師佛所說的,像早晨的朝露一樣,一瞬間不見了。有些固然是因為環境改變而失去聯絡;但是也有的由最初的親密變成陌路,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怨恨。 好朋友為什麼會離開?師佛在文中點出重點:是因為「名位財利色慾男女,貪瞋癡身口意」的因素。以我自身的例子,記得我從中學開始,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閨蜜,那時她家是桃園的地主,花園洋房非常漂亮,佔了整條街。她常常邀請我去她家玩,晚上就在她家過夜。我們常常黏在一起,好到如膠似漆,做什麼事都在一起。 記得有一次她幫我介紹男朋友,一起吃飯時,她讓男生幫我夾菜,結果男生因為緊張,將一整瓶的胡椒粉打翻在我的湯碗裡。雖然是五十幾年前的事,那一幕到現在我還記得。一直到大學畢業,出國後我們還保持著聯絡。有一次收到她的信,說她的爸爸生意失敗,要向我借錢。當時我只是個窮留學生,當然沒錢借她。從此,這個友情就沒有了。友情在利益面前,很容易就不見了,這是財利影響的例子。還有爭名奪利、男女情愛等的例子,舉不勝舉。 正像師尊文中所說,這種無常的變化是很難預料的;白天與晚上的交替,只一瞬間而已。人心的變換,更是在天堂與地獄來來去去,快樂的時候感覺在天堂;仇恨憂傷的時候,感同地獄一般。人的生與死,同樣極為短暫,如曇花一現。上個月還在欣賞楓紅花艷的大自然風光,現在卻是樹禿花殘滿地凋零。時間一閃即逝,一切終歸結束。而在此過程中,如果不修行,眾生永遠不知道自己生生世世活在輪迴中。 所以,師佛在散文詩的最後點出重點:「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自知自己應該走怎樣的路。」窗代表心,能夠很安靜的開窗和關窗,表示師佛完全能夠自主自己的心。只有明白自己的心,看見自己的心,才能自主開關「心」窗。師尊說:「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很安靜表示心中絲毫不起伏,這就是自主的現象。而眾生的開窗和關窗,砰!打開,全天下都知道你在生氣;砰!關上,從此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不能在適當的時候,開窗和關窗的眾生相。 釋迦牟尼佛說:「佛學就是心學。」密法的觀修冥想,正是訓練心念,從像瀑布一樣的心念變成小溪流,再變成一個平靜的湖,波瀾不起。所以,這一篇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這就是心的成就。 [yt video=”Em2x7n_q1yw” width=”720″ height=”405″ /]

1 22 23 24 25 26 27 2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