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文集導讀》
師佛的十念(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yt video=”lmHV0KXYEDI” width=”720″ height=”405″ /] 師尊第252冊文集《三摩地的玄機》中「十種有助禪定的念」一文,師尊在短短的二頁文章中,包含了佛陀的四念處、文殊菩薩的四空念,和師佛指出的十種想念的內容。事實上,這個題材講起來,是要寫上厚厚的幾大本書都不一定寫得完。如果不是師尊蓮生活佛以其大智慧將百千本經濃縮成一篇精華,大家很難從厚厚的經典中找出重點。這篇文章融合有小乘、大乘、菩薩乘、金剛乘,可以說是顯密法門諸思想均包含在其中。這本書是學佛修行者,尤其是修禪者必讀之作,讓我們來看看這十種有助禪定的念是什麼?
一、念佛。念佛自然會想到佛的莊嚴,從而攝心使身心清淨。所以,莊嚴佛身即是幫助念佛。最近華光雷藏寺和浩然精舍重新裝飾佛像金身,令眾生看了自然肅然起敬,心生歡喜地贊歎和禮拜,即是增長念佛之意。
二、念法。法是佛的智慧,念法自然可增長佛慧。
三、念僧。僧是戒的代表,念僧自然可守戒律,令自己的行為不偏差。看到出家人穿的僧衣,和代表戒律的袈紗,提醒自己警覺,不會升起世俗的妄念。
四、念戒。時時想念五戒、十戒、菩薩戒、出家戒等種種的身口意的戒律,可使身心安定。不能禪定是因為身心不能安定、守戒故,所以念戒可幫助自身戒行圓滿,自然可入禪定。
五、念施。常常提醒自己做布施的行為,幫助自利利他,無形中自然增長自身成佛的功德。
佛陀的教旨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善奉行即是念施。念施在學佛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念施才能生起救度眾生的菩提心,菩提心即是成佛之本。
布施除財施和法施以外,還有一種是身的布施,即是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智慧和體力奉獻給菩提事業。關於布施有一點提示,我發覺,在做布施時,人們常常會摻雜一些世俗的觀念在其中,這個觀念就是──較量。
在布施當中,人們因為計較高低、大小、得失、利弊等等,所以常常中途而廢,從而失去了念施的利他意義。比如道場裡一個工作崗位有新的義工加入,那麼舊的人就會認為自己不那麼重要了,從此可以休息退出不做了,這就是計較的結果。多一個人幫忙,是多一份力量,應該合作,將工作完成得更盡善盡美才對,而不是多一個人,自己就減一個。佛菩薩的家庭變大,度的眾生愈多,應該更歡喜地做得更多更好才對,否則,如果一個道場只要幾個人就夠了,也不用開道場度眾生了。
我曾問一些過去發心做義工的同門,為什麼不願意再做的理由,他們的回答總結起來無非是因為是非,或俗事太忙,或是推說已經有人在做了。其實發心與不發心,與有沒有人障礙、有沒有人嫉妒、有沒有人稱讚,有沒有頭銜和職位,有沒有是非統統無關,這些本來就存在,並不是因為發心才生出來的。還有一種自認為比較高尚的理由是不做功德想,所以做不做義工無所謂。布施不做功德想是三輪體空的菩薩精神,正因為不做功德想,才更應該發心投入去做無我的布施才對。總之,不發心或發心而中途退卻的,無論有多少理由,無非都是世俗人的「計較」罷了。
我認為,今生能有幸皈依蓮生活佛盧師尊,得師佛救度出輪迴之苦,應當感恩發心回饋才是,不應該用世俗的較量之心來報答佛恩、師長恩和眾生恩,如此才算是聖弟子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