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談供養的誤區
《密法答疑》 文/蓮慈金剛上師 關於供養,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很容易犯。 施主布施金錢或物資給道場或出家眾時,如果施主心中產生的是自傲的心態,將出家僧看成是不如自己的人,認為自己是在施捨恩惠給出家人。這種不是出於尊敬和慈悲心的供養,將導致越布施越傲慢,反而增長了自己的業障。 又有善信在參加護摩供養後說,他感應到供品不夠。我告訴他:「佛菩薩讓你感應到供品不足,是因為你的供養不夠。」供養不只是道場的事,是每一個參與者的心意。多年來,很多人都認為,所有的供品都要道場準備。固然道場會準備基本的供品,事實上所有供佛的機會,都是要大家做的。每個人盡自己供養的心力,個人做個人得,自己的福田要自己種。除非認為自己的福田足夠,或者是認為自己已經親證佛果,這樣才不用供養。如果還是覺得不足,還沒有成就,就要跟隨師尊、僧寶,藉著道場的每一場法事,努力去實踐去累積供養的功德。 懂得供養後,還有一個關於供養的觀念。護摩時有善信將貴重的供品貼上「不下爐」的字樣,因為較貴重,要留下來自己用。這樣的做法對嗎?便宜的供品給佛菩薩,貴重的留給自己,顯然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 比如有一次護摩,有善信在供香的盒上寫著「不下爐」三個字。信眾不懂尚情有可原,但是弘法人員和義工不能一味地隨順眾生,將供佛的供品妄自分成「下爐」和「不下爐」兩種,要教導信眾正確的供養觀念。師尊教導供養就是在培養「捨」的發心。佛菩薩是最尊貴的,所以應該將自己最喜歡的供養給佛菩薩,而不是自己不喜歡的才供。即使供的是很值錢的黃金、鑽石尚且要捨,更何況只是普通的供品。 要知道,這一世不富裕,因為前世不能「捨」,如果這一世求遍天下大佛大菩薩,還是不靈,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小氣? 師佛慈悲每個星期帶領眾生做護摩供養,弟子們就要藉此機緣學習布施,這一世供多少,來世就得多少,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不爽啊! Read More
蓮慈法音:將真佛傳承的火炬代代相傳
將真佛傳承的火炬代代相傳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法音:一善可破三界有
蓮慈法音:一善可破三界有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法音:認知發菩提心
蓮慈法音:認知發菩提心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特稿:太陽一出來 星星不見了!
‧蓮慈金剛上師‧ 2014年7月6日,對於真佛報總社及華光雷藏寺的全體同門來說,是一個幸福滿滿的一天。因為,師佛蓮生聖尊、師母蓮香金剛上師慈悲應邀,佛駕真佛報千期報慶感恩晚宴。師佛還說:「牽真佛報的手。」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福分。 現在回想當時的情形,是有許多缺失和不圓滿的地方。 從這次活動中,我看出我們的團隊力量不足夠,義工發心不足夠,平時訓練不足夠。比如,當天出席的人數超出了預算的座位,師佛、嘉賓已經就座,很多人還在走來走去,找不到自己的座位,甚至連嘉賓們都被臨時調來調去調座位,失禮現象叢生。佈置、司儀、流程、照像、招待、保安等所有的工作,分攤在少數幾個人身上,當然沒有辦法圓滿百多人的場面。 當天西雅圖室外氣溫超過32度,餐館的空調又不工作,室內氣溫高達38度,臨時到外邊借電風扇,借回來電線又不夠長,手忙腳亂一陣後,好不容易等到上菜了,所有菜又超鹹,事先說好要少鹽少油少味精,結果反而比平常更鹹。看著師尊、師母幾乎沒有吃什麼菜的時候,我們的心全糾結在一起了。 感恩宴上,我們改編了一首歌「小小羊兒要回家」獻給師佛,表達眾生的徬徨和無助:「紅紅的太陽下山啦 成群的羊兒回家啦 小小羊兒跟著佛爸 有白有黑也有花 你們可曾吃飽哇 天色已暗啦 星星也亮啦 小小羊兒跟著佛爸 不要怕不要怕 師佛把燈火點著啦!」這樣一唱的時候,師佛居然跟旁邊的法師說:「有沒有『牽手』這首歌?我要唱『牽手』,我要牽真佛報的手。」 啊!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我們的真誠感動了佛。真佛報這些年來,做得很辛苦,苦苦撐了22年,現在師佛唱「牽手」,真佛報從此有福了! 大家陶醉在師佛唱的「牽手」的歌聲裡: 因為愛著你的愛 因為夢著你的夢 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 幸福著你的幸福 因為路過你的路 因為苦過你的苦... Read More
蓮慈信箱:資糧答疑
‧蓮慈金剛上師‧ 有人問:入世和出世的資糧有何區分? 一般人認識的資糧指的是世間的物質資糧,其實,資糧分入世和出世兩種。資糧在世間來說,指的是利己的物質生活。每一個人從懂事開始,所學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資糧而準備,學校和家庭所灌輸的也全是資糧的觀念,長大了更是為了資糧而生活,一直到老年,還是為了資糧而煩惱,人的一生全部在為資糧而生活和煩惱。而學佛人講的資糧指的是無形的智慧和升天的福分。 又問:如何累積資糧? 世間法是將資糧往裡裝,為自己,是取;而學佛的人剛好相反,是將資糧往外送,利他,是捨。師尊開示說:得到地上的,就會失去天上的。所以學佛的人從供養學起,因為供養上師三寶,付出越多,捨得越多,從上師三寶處得到的護佑加持和智慧的灌溉就越多,福分資糧因供養而來。 再問:資糧如何才算夠? 以我自己來說,我每天做護摩供養,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資糧夠不夠的問題。因為我要的資糧,不是養自己、養家人、養雷藏寺的資糧,我要的是成佛的資糧,等於是像宇宙虛空那麼大的資糧。只要沒成佛,表示我仍然需要佛菩薩、上師三寶的加持和滋潤,所以我會一直做供養,直到我的資糧可以讓我回到宇宙虛空成就為止。我就是每天供養,每天與佛菩薩結緣,就是這樣累積資糧。 記得我當年剛出家時,也勸有緣的同門出家,同門告訴我:我的資糧不夠,等我準備了足夠的資糧才出家。意思是要賺足了養老金才走修行的路。世間人的想法認為出了家之後,沒有收入,平時零用、養老怎麼辦?所以需要快點去賺足夠的錢,這樣的觀念顯然是不懂什麼叫資糧。師尊開示說:富人想要升天,好比是駱駝穿針孔。終究,福分夠的人才能夠追隨佛陀出家;福分不夠的人,只能夠留在世間掙錢,將來還是要留在世間。 有人問:我皈依學佛這麼多年,為什麼現在仍然過得很辛苦,境況沒有改變? 我認為,還是資糧問題,資糧不足,供養不夠。 有人說,我很窮,沒有能力供養。一個人再窮也要穿衣吃飯,自己家裡總要買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吧,何不先拿來供佛,然後再拿回家吃和用。因為懶隋和不在意,才會忽略很多供養的機會。供養的大小完全看心意的大小,與窮富沒有關係,不放過任何一個供養的機會,才是有福分的人。 又問:供養有什麼功德? 最近師尊在彩虹雷藏寺護摩後開示指出,護摩供養是有儀規的,比如護摩爐的形狀和供品要與主尊相符,護摩爐要分圓形、三角形、四方形、半圓形等,也要供主尊的法器和特殊的供品,不能千篇一律。第二個星期遵照師尊的指示設壇,當天舉行的蓮華生大士護摩果然大不同。據師尊開示說主尊蓮華生大士非常高興,顯現的是十八歲的相貌,很有活力,這是師尊第一次見到蓮華生大士年輕的樣貌,而且蓮師還特別告訴師尊,將圓滿主祈者的祈願,這就是供養的功德。 現在師尊住在西雅圖,我們每次去參加法會,吃喝拉撒用的全部是師尊的,如果我們不懂得供養,這樣我們會有功德嗎? 要知道並不是只有金錢物質才算供養,身體力行、用口宣揚讚佛、意念恭敬,凡用心和恭敬,什麼都是供養。如此才能累積資糧,增長福分。否則,學習真佛密法,從年輕到老,也有可能還是一個「苦」字了得。...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