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浩然精舍金母護摩迴向師尊6月30日大法會 華光功德會義工日母親節遊園會
【蓮花雁翔╱加拿大溫哥華報導】和風嫩陽青草地,遠山白雪天微藍。溫哥華居民最喜愛五月天了!送走了濕冷的陰雨,溫哥華的夏天終於登場。2018年5月5日星期六正是農民曆的立夏,代表一年的夏天正式開始,溫哥華華光功德會、華光雷藏寺暨浩然精舍聯合在列治文浩然精舍舉辦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慈善遊園會暨華光義工日,新老義工和嘉賓歡聚一堂。 Read More
空與滿的哲思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244冊《心的悸動》中「什麼是無妄念」一文,師 佛在這篇文章中告訴我們什麼是無妄念。師佛首先用一個故事來比喻:一個富翁給三個女孩各一萬元錢,讓她們將一間空屋裝滿。第一個女孩用的是棉花,第二個女 孩用的是氣球,第三個女孩什麼都沒買,因為房間裡已裝滿了空氣。富翁讓女孩至少也得有東西才行,於是女孩取一蠟燭,讓整個房間充滿光明。師尊藉此故事點出 一個重點:空了才是滿,無妄念,才是滿。而眾生是一定要有實際的東西才覺得滿,一定要用實際的東西去填滿空虛,可見,修行人的觀念與眾生的想法剛好相反。 常常聽到人們問師佛關於前景的問題,師佛總是回答:不知道。師佛的意思是:一切自然生,一切自然滅,何必去瞻前顧後,一切隨它去。而眾生總是在為過去已發 生的事後悔和懊惱,為未來未發生的事而擔心,為現在的現狀而不滿意,想來想去睡不著,想來想去不能安定。因為習慣了,所以平時不覺得自己有很多煩惱,但是 只要一禪定,念頭就一個接一個浮出來,根本無法靜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修法認為最棘手的就是入三摩地一節,想念太多之故。 舉一個例子,有一名同門,剛開始來佛堂時希望能有一個工作,有了工作之後又想要討一個老婆,娶到一個漂亮的老婆之後,又來求想要一部汽車,有了一部新汽車 之後,又來求想要一個兒子,有了兒子之後,還要一個房子,接下來再求要第二個兒子,等第二個兒子出生後,他又來求要賣掉原來的房子,買一間更大的房 子……。可以想象得出來,這名同門年紀還輕,在今後的人生中,應該還有很多欲望可以求的,煩惱和妄念會一直陪伴他。這不是一個眾生的現象,可以說,每一個 眾生都是同樣模式的生活,有了一個東西,再要第二個,有了第二個,還要第三個,一直要下去,永遠不能滿足自己的妄念欲求。 師佛在這篇文章中教導佛子如何去除煩惱的觀念:該有自然會有,該滅自然滅,強求也沒用,不要想太多,一切順其自然,自然無煩惱。 心無所求則安,空了不是恐怖,反而是滿。感謝師佛的智慧教導。 --轉貼至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 無諍三昧
文/蓮慈上師 有句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見,口是禍事、諍執的開端。所以,「諍」字以言字為旁,表示由口而起。 師尊在第244冊文集 「無諍三昧」一文,一開頭就點出,「現在的人,早就忘了佛陀偉大的精神之一――無諍。」 現在的人,從小就訓練口的能力,口舌伶俐、能言善辯的人,自然出類拔萃;現在的人,為了爭勝,免不了鬥來鬥去,互揭瘡疤、隱善揚惡,盡其所能無所不用其極。爭執的結果,雙方皆毀損。 為什麼會有爭執?無非二個字――好勝。每一個人都想當勝利者,所以自然就會辯到底。但是想一想,諍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平時很好的一個人,有一天突然跳起來,製造了一場戰爭,接下來,他就要承受戰爭的苦果,所有的人看到他,好像看到毒蛇一樣,避而遠之。 前段時間媒體報導,香港有一對未婚男女,在結婚前一個星期,發生爭執,女方一時氣不過,沖到陽台,一個不穩,竟栽下樓,跌死了!因為幾句爭執,就失去一條人命,我相信,如果再來一次,男方一定不會與未婚妻吵到底,一定會讓她一下,不致於造成了心中永遠的痛和虧欠。而女方也會懂得體諒愛護男方,不會為了幾句爭執,就喪失神智釀成悲劇收場。像這種因為小事而釀成大禍的例子,舉不勝舉。只要打開媒體,不是父子相吵,子殺父,父殺子,就是子殺母,兄弟姐妹自相殘殺,也有學生殺老師,徒弟殺師父,全是殺來殺去,打來打去,完全亂了五倫。近些年還有恐怖分子,濫殺無辜,殺的都是完全不相干的無辜百姓,這個世界完全與過去不一樣了。 這一代已經忘記了佛陀的無諍三昧,下一代更可想而知,世界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做為一名佛教徒,還是要守口,修無諍,從自身做起。一人修無諍,帶給社會就是一分清淨的力量;二人修,帶給社會二分力量;一傳十,十傳百… …,一直傳播下去,就像師尊在文中的結語一樣:「我無諍。你無諍。他無諍。一片祥和。」 為了人類的下一代,就從少說一句話,多做一件善事,來啟修我們的無諍三昧吧! Read More
蓮慈法音:龍王寶瓶法
<20171209 蓮慈金剛上師主持龍王寶瓶法慈悲放生法會密法營帶領龍王寶瓶法>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與『蓮慈法音』專欄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