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蓮慈法音:「辟穀」解析
「辟穀」解析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信箱:如何消除空虛感?
‧蓮慈金剛上師‧ 有同門在我的部落格問了一個問題:「如何消除空虛感?」 這個問題如果問大家:「你們有沒有心靈空虛的時候?」大家先別急著回答。沒有空虛感的人,一個是聖人,一個是石頭人,您是哪一個?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起起落落、上上下下,有時好有時壞,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足,但大部分的時候,是覺得空虛和不滿足。 人為什麼會有空虛失落的感覺?因為佛陀講,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與生俱來的八種苦,決定人的喜怒哀樂各種覺受,所以人才會常常有不實在的空虛感。 如何對治和擺脫這些痛苦呢? 師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教導我們兩個字,可對治空虛和八苦,這兩個字就是:「平衡」。 平常人行住坐臥都要平衡。比如吃飯,要吃得平衡,否則營養不均衡,身體會出現病痛;睡覺也要平衡,睡得過少或過多,不平衡,身體會出狀況;運動還是要平衡,不能不動,也不能一直動。所有的一切都要學習平衡,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失衡。身體地、水、火、風不平衡,會有筋骨、血壓、五臟六腑的病痛;心失衡神經會失常,憂鬱症、燥鬱症,都是身心不平衡所致。這是人生一個基本的平衡道理。 盧師尊說,修行人如何保持身心「平衡」?除了像一般人保持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的平衡以外,還要藉佛陀所教的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任何一個佛法都是對治心靈失衡的法門,只要能讓行者起「妙用」的,都是一種平衡的大學問。 有空和虛的感覺,表示陰性過重,身心不夠光明,也是陰與陽不平衡的現象。如何達到不空和不虛?真對空,實對虛,所以佛陀用「真實」對治空虛。 太空時,陽氣不夠;太虛時,實修不夠,正念不夠,人生才會過得空空蕩蕩,毫無意義,不知道自己在過什麼。 所以,當自己覺得空虛的時候,好好運用盧師尊傳的真佛密法的持咒、觀想、誦經、禪定來對治,比如唸《真實佛法息災賜福經》、持上師心咒、觀想蓮花童子放光加持,光就是陽,只要有佛光注照,陰氣自然退散,黑暗消失,身心當下恢復光明和充實。 如此修一壇真佛密法,沒有害怕,沒有憂傷,身心充實光明,再用禪定的力量,讓自己飄盪的心神定下來,像一尊佛菩薩一般,世間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吹不動,還會空虛嗎? 蓮生活佛盧師尊教導的真佛密法,就是治病的良藥。 「蓮慈信箱1011」--轉載自真佛報網站www.wtbnnews.org... Read More
如何守護防範避免卡陰撞鬼? 文/蓮慈金剛上師
如何守護防範避免卡陰撞鬼?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基礎修法入門(一)
文/ 蓮慈金剛上師 密教之所以稱為密,是因為密法由歷代的祖師口耳相傳或心傳的方式秘密修行,與顯教的念佛念經的書本式教學不同。密教講的是相應,藉由祖師教佛子用秘密法攝召主尊,將佛菩薩直接帶到行者面前,甚至直接進入行者的身體裡面,與佛子交融在一起。密法之所以偉大,即在此。 在密教,祖師傳密法非常嚴格,擇人而教。而當今密教大成就者蓮生活佛,發出「不捨一個眾生」的大慈悲誓願,任何人都可以皈依,都可以修密法,將密法弘傳於全世界,眾生何其有幸! 既然人人都可以皈依修密法,那麼要如何走這條修密之路呢? 密教這條路還真的是「有心人」才能走得下去的。因為「有心」才會「用心」。密法的儀軌,每一節都是在訓練行者無條件、全身心投入的演練,讓我們看看真佛密法的儀軌如何用「心」? 第一節:清淨咒;清淨行者的身、口、意,念安土地真言。第一節是清淨自己的身口意和所在的土地,準備迎接主尊。 第二節:召請咒;向佛菩薩呼喚和表白,「嗡」是宇宙,「阿」是我,「吽」是成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我要成就宇宙的成就。因為宇宙太大不容易觀想,所以要找 一尊代表,即召請一尊主尊來修相應。比如修蓮花童子上師相應法,奉請的是蓮花童子的應身、報身、法身的所有名號,即南摩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佛、南摩大 白蓮花童子、南摩華光自在佛。接下來還要奉請歷代傳承祖師,然後再奉請壇城供奉的諸尊,這樣的奉請才是完整。 第三節:大禮拜;佛教最基本的禮節就是禮拜,而密教的禮拜,不只是像顯教的口誦和身體禮拜,還要配合手印和觀想,等於是用身口意去禮拜。行者的十根手指代 表十法界,由歷代祖師傳下來的宇宙認可的手印,代表不同法界的秘密。譬如,禮拜時,一拜十方佛,十根手指相碰,即十法界合一,代表宇宙至高無上的佛;二拜 諸菩薩,拇指和尾指相碰,其餘指分開,像一朵盛開的蓮花,代表菩薩;三拜護法金剛,十指交叉,代表法界一切保護的力量。在密教,「手印」代表身的秘密,等 於是與主尊相通的天線;「咒語」代表口的秘密,直接觸動主尊的心;「觀想」代表意的秘密,自己成為本尊。所以更容易相應,這就是秘密。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 Read More
蓮慈法音: 「浴佛」即是「還淨」
「浴佛」即是「還淨」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