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無能聖人」?

with No Comments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盧師尊文集第244冊《心的悸動》一書,每篇文章最後的詩句,可以說是文章的精華所在,雖然文字非常簡單精短,但意義深遠,法味濃濃。想要明白師佛真正的詩意,卻不是那麼簡單。譬如書中「裝死很重要」一文,這篇文章中的裝死,每個人都會,但是與師佛所講的裝死,意義卻大不同。 一般人的裝死,最常見的是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會受到處罰或責罵時,每個人都會裝死或裝傻,並提供自己不在現場或與此事無關的證據,更甚者還會轉嫁給他人。師尊在這篇文章中所講的裝死,是這個作用嗎? 師尊在這篇文章中藉老子的話告訴讀者:「剛強者,易死!」站得越高、強出頭、愛表現、野心勃勃的人,易死!師尊用「老兵不死」的哲學舉例,很平凡、其貌不揚、無能的人,即使在人們面前走來走去,也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這樣的人才最安全。 但師尊寫這篇文章是要教導修行人「裝死」和「裝無能」嗎?事實上,師尊活得比任何人都勇敢,比任何人都坦白,自己的優點也講,缺點也講。師尊一生所受到 的譭謗和打擊,正是因為師尊沒有裝死裝無能所致。師佛在祂自己的身上,並沒有運用裝死哲學,既然師尊不選擇茍且偷生,不當老兵,該出頭就出頭,不管是對自 己有利或沒利,該講就講,為什麼師尊還要寫「裝死很重要」一文? 對於生活在「有為」世界的眾生來說,只要還在生死苦海當中,為了要生存,有時候,就不得不學習裝死哲學。但是對於開悟的聖者如師尊來說,已經超越了生與死,所以師尊不用裝,也不用掩飾自己的弱點,可以很自在的在娑婆大海中游泳,不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傷。 然而在世間,人們從小所接受的教導和教育,就是要不斷地超越別人。這種一定要羸的觀念,讓人們從小就生活在苦海當中,學生時期為了拼分數而痛苦,最大的 願望就是快快長大,再也不要念書了。等到長大之後,才知道,痛苦才剛剛開始,為工作痛苦,為找對象痛苦,結婚之後痛苦更加倍,每天為柴米油鹽而痛苦,上有 老,下有小,肩上的負擔壓得自己苦不堪言,這正是「有為」世界的現象。因為「有」,所以要去爭取;因為怕失去,所以要裝死,永遠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中掙扎。 但佛法的偉大就在這裡,佛法可以幫助人們渡過生死的大海,面對世間八風的吹襲而不動搖,正如聖者蓮生活佛盧師尊,因為已超越生死,所以不需要任何「有為」的能力,當然也不用裝無能,這時才是真正無生、無死、無增、無減、無得、無失,深諳無為法的「無能聖人」。 所謂「無能」,即不是「無能」,才是「無能」。

空與滿的哲思

with No Comments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244冊《心的悸動》中「什麼是無妄念」一文,師 佛在這篇文章中告訴我們什麼是無妄念。師佛首先用一個故事來比喻:一個富翁給三個女孩各一萬元錢,讓她們將一間空屋裝滿。第一個女孩用的是棉花,第二個女 孩用的是氣球,第三個女孩什麼都沒買,因為房間裡已裝滿了空氣。富翁讓女孩至少也得有東西才行,於是女孩取一蠟燭,讓整個房間充滿光明。師尊藉此故事點出 一個重點:空了才是滿,無妄念,才是滿。而眾生是一定要有實際的東西才覺得滿,一定要用實際的東西去填滿空虛,可見,修行人的觀念與眾生的想法剛好相反。 常常聽到人們問師佛關於前景的問題,師佛總是回答:不知道。師佛的意思是:一切自然生,一切自然滅,何必去瞻前顧後,一切隨它去。而眾生總是在為過去已發 生的事後悔和懊惱,為未來未發生的事而擔心,為現在的現狀而不滿意,想來想去睡不著,想來想去不能安定。因為習慣了,所以平時不覺得自己有很多煩惱,但是 只要一禪定,念頭就一個接一個浮出來,根本無法靜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修法認為最棘手的就是入三摩地一節,想念太多之故。 舉一個例子,有一名同門,剛開始來佛堂時希望能有一個工作,有了工作之後又想要討一個老婆,娶到一個漂亮的老婆之後,又來求想要一部汽車,有了一部新汽車 之後,又來求想要一個兒子,有了兒子之後,還要一個房子,接下來再求要第二個兒子,等第二個兒子出生後,他又來求要賣掉原來的房子,買一間更大的房 子……。可以想象得出來,這名同門年紀還輕,在今後的人生中,應該還有很多欲望可以求的,煩惱和妄念會一直陪伴他。這不是一個眾生的現象,可以說,每一個 眾生都是同樣模式的生活,有了一個東西,再要第二個,有了第二個,還要第三個,一直要下去,永遠不能滿足自己的妄念欲求。 師佛在這篇文章中教導佛子如何去除煩惱的觀念:該有自然會有,該滅自然滅,強求也沒用,不要想太多,一切順其自然,自然無煩惱。 心無所求則安,空了不是恐怖,反而是滿。感謝師佛的智慧教導。 --轉貼至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

出家是大善事

with No Comments

--師尊文集導讀 文/蓮慈金剛上師    蓮生活佛盧師尊文集第245冊《古裡古怪集》中「問壽命有多久」一文,師尊在文中用自己本身的例子加上詩,來勸醒眾生,壽命天註定,算壽命只能是徒增煩惱和恐怖。師尊在書中的例子證明,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這樣的死刑宣判。所以師尊說,以後不再幫人問壽命了。    在文中,瑤池金母有一句話,我覺得對修行人很重要。金母說:「盧師尊的壽命不可算,因為你是修行人。」這句話雖然金母是說給師尊聽的,但是對一般修行人 來說,也可以做為座右銘。因為大修行人一言善,則度人千萬亦善;一言惡,則度千萬人亦惡。善增壽,惡減壽,故壽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自主生死。    今年是我出家二十周年,剛好我讀到師尊的這篇文章,感悟頗深。回想當年,金母示現一把大剪刀在我的頭上,幾天後,我就剃度出了家。我的出家遇到家人和親 戚的強大阻力,但是對我卻構不成絲毫的障礙。因為,在金母示現的像剪樹一樣的超級大剪刀面前,一切的障礙一刀而斷,我的出家是金母幫忙的。    從出家的那一天開始,師尊就讓我用金母的靈力幫人問事,後來又賜給我一座廟──華光雷藏寺。從那以後,我主持道場廣開善門,經常是一天問事就超過八十人,信眾如流水一般。開道場主持法會接引信眾,到現在已二十年從沒間斷。同時,我又發心幫師尊做文宣,將師尊的佛智和真佛密法的精髓印在《真佛報》上,傳 到世界各地。印一份《真佛報》,等於是印一本經書,每期印幾十萬份的真佛報,一做就是二十五年,這是多麼大的善事啊!我何其有幸!    如果二十年前,金母沒有拿大剪刀讓我當機立斷馬上出家的話,我可能這二十年只是一名家庭主婦而已。但是當年我選擇乖乖的甘心出家,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全 心全意地護持佛法,全心全意做善事,全心全意修行。在師尊佛菩薩的加持照顧下,這二十多年來,《真佛報》沒有斷過一期,弘揚真佛密法沒有斷過一天,緊緊地 隨著師佛的腳步不退道心轉法輪,這是由於我這一生所做的最大的大善事──出家。    我今天能夠破除一切障礙,就是這大善因緣之故。在我年輕的時候,相命師跟我說,我的人中短,壽元不長。但是在我出家二十年後的今天,聽到佛菩薩說「老 化」,然後我看到在我身中有個像輪子一樣的東西在轉動,我想,可能是將我的身體狀況轉回年輕一些吧?果然,從那以後,我的身體機能有恢復的現象,這是因為 做了大善事,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我這二十年的出家修行,沒有白過,沒有白修,也沒有白做,一切都是萬分萬分的值得,萬分萬分的感恩。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  

從「這一切都很有趣」談起

with No Comments

『師尊文集導讀』 文/蓮慈金剛上師 修完一壇法,心靈特別安寧,此時來分享師尊充滿智慧的著作,領悟的更有深意。 今天再跟大家研讀師尊第246冊文集《自己與自己聊天》,每一篇都是開悟小語,讓我們看看在開悟者蓮生佛的眼中,祂是怎麼看這世間的? 在『這一切都很有趣』一文中,有一句重點:「修行到了最高的境界,就像那一朵雲一樣,對人間不起分別。就像玫瑰花香一樣,對人間不起分別。」 人之所以很復雜,就是因為分別心。由分別心,而產生邪見,由邪見,產生邪知,人與人之間所謂投緣與不投緣、喜歡與不喜歡,皆因分別而來。因為眾生不明白宇宙的真理,所以永遠在分別中掙扎。 想要在世間找一個與自己完全契合的人,我相信永遠找不到。你有分別,他人亦有分別,永遠分別不完。既然我們沒有選擇地已經投生在人間,就要試著用佛的眼光 來看待世間的一切,將自己置身於世間紛擾之外,才能夠超脫。像兒童觀畫,無論畫有多美,兒童看了等於沒看一樣,看完就忘了,絲毫不受影響。既使兒童有時因 痛而哭,但轉眼就忘了,又會玩得很快樂。而大人卻總是忘不了任何一件事情,所以很多煩惱和痛苦。師尊說,像太陽、月亮、星星、雲、玫瑰花香,要出來就出 來,要香就香,絲毫不受任何影響和牽纏。平等無分別,正是宇宙大圓滿的道理。 佛子試著去參悟宇宙大圓滿的道理,學習佛陀教導的「法無自性」的真理。所有的分別都是人為的,所謂快樂、憂傷、生死、所有世間一切的相其實完全沒有自性,法性無分別。這樣的觀念建立起來之後,才會比較容易看透。當佛子真正明白法性無分別時,一切就都沒有關係了。 雖然道理很深,還是有徑可尋,佛子首先要從基礎修起,先修出離,即是將自己從某件事情上抽離出來的意思。這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訓練,任何場合都可以應用。譬 如當要與人吵架或爭執時,當下將自己抽離這個情境,沒有了自己,狠話到空中沒人接,自然起不了爭執,也無架可吵。修行與未修行的區別之一,是修行人懂得 「止」,「止」即是「定」。人與人不能止,就有爭執;國與國不能止,就有戰爭。媒體上報導的事件到處都是因為不能停止而起爭執,甚至失去生命的例子。修行 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懂得出離,遇到好的事情也要懂得出離,不沉迷於其中,甚至連生死大事也要出離,不貪生,不怕死,這樣才能不受世間污染。 轉載自蓮慈上師「佛心佛情」專欄--真佛報總社部落格

師尊文集導讀:依法依人 回歸無知

with No Comments

文/蓮慈金剛上師   蓮生活佛盧師尊的文集和開示,蘊藏無窮無盡的智慧在其中,可以引導佛子跳脫凡胎肉身,與宇宙大智慧尊相應。師尊的智慧的文章,我覺得讀一遍遠遠不夠,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心讀誦,反覆咀嚼。   盧師尊的第244冊文集《心的悸動》中「回歸無知」一文,師尊指出,回歸無知,是回歸道家的清淨沖虛成道的境界,也即是佛教的涅槃成佛,並不是真的無知;是無所不知,卻不放心上,是明心見性的真知。   師尊在文章中提到一句很深的行話:學佛是在做準備的功夫。準備什麼?準備佛子的佛骨,而佛骨是由積功累德而來。佛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佛骨的建立做準備。   在這世間,雖然五花八門,每一個人所爭所要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每一個人的願望離不開財色名食睡的範圍。如何超塵脫俗,恢復自己清明的性靈?唯佛法能治。佛法是調心法,調整佛子的身心達至平衡的解脫法門。   學佛不是一蹴可成,要次第起修,一點一點深入,一點一點累積,還要有善知識的引導和佛子的努力鑽研,才能慢慢深入到佛法的大海。學佛法的過程中,要用到見、聞、思、修的功夫,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聞佛法,看了聽了之後,要去反覆思考,將聽聞到的智慧法語印入心中,不令隨著時間、空間、環境等等的變遷而忘失;直到變成了自己的智慧才算是明白,明白了以後,才能做最後究竟的修行功夫。   可見,佛法離不開佛書,離不開佛陀的道理,更離不開成就的善知識。我發覺一些新皈依的同門,常常一段時間之後就不願意來佛堂修法,自己躲在家裡不知道在做什麼?有人說在家做唸經的功課,但是如果不懂經義而讀經,唸千百億萬遍也不可能開悟。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佛經,窮一生的時間也無法讀得完,更何況是明白?   這篇「回歸無知」是開悟的大成就者蓮生活佛盧師尊,告訴我們的至理名言。我認為,學佛學佛,還是要跟前人來學,依法還要依人。只有走過這條路的前人,才能告訴你如何走才是正確的,如果沒有多生多世修出來的福分,不可能在這一世,跟隨到真正有證量成就的師父學佛。今天大家既然皈依了真佛,就要好好跟佛學習,不要入寶山而空回,白白浪費這一生,這一很奇妙的、要修很多世才能在今世成熟的大善因緣。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