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金母八大法之治癌瘤法
20210515蓮慈上師主持華光雷藏寺金母寶懺法會開示
瑤池金母八大法之治癌瘤法
Lotus Light DreamWorks Youtube 頻道
相關閱讀:
蓮生法王關於「瑤池金母八大法」的開示 : 「再細說瑤池金母八大法」
20210515蓮慈上師主持華光雷藏寺金母寶懺法會開示
瑤池金母八大法之治癌瘤法
Lotus Light DreamWorks Youtube 頻道
蓮生法王關於「瑤池金母八大法」的開示 : 「再細說瑤池金母八大法」
一切功德來自根本上師 ‧釋蓮慈金剛上師‧ 有學佛的人問,對待一件事情的成功,修行人與世間人的看法有何不同? 學佛的人相信,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是來自於上師三寶,佛子所做的所有事情的成果,都是上師三寶加持的結果。學佛的人,一件事情做成功之後,並不是自己變成英雄,明白成功不代表是自己的成功,也不代表自己偉大。成功是來自於佛菩薩護法的加持。這種觀點與世間的想法和做法完全相反。 世間眾生所擁有的,只是與生俱來的業力和宿命,這些如影隨形的業障跟著眾生生生世世,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有障礙是必然的。而能夠順利成辦一件佛事,是因為有上師三寶的護佑,使障礙消除的結果。 記得早期剛皈依師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時,不懂得什麼是發菩提心,但是看到宗派的文宣需要幫忙,就主動去做,一做就是六年。六年之後被師尊剃度出家時,師尊說:「還好,這些年她懂得發心。」我才知道,原來這六年所做的,就是發菩提心。如果沒有皈依師尊,到今天我還是一個凡夫俗子,感恩師尊、佛、菩薩的加持護佑,也感恩他們令自己發起做義工的善根。 有人問我:「你做了這些年義工,一定有很多障礙,但是沒聽到你抱怨什麼,怎麼可能?」我在做文宣義工的時期,好像完全沒有障礙,這是一個不可能的奇跡。我認為,就是這顆菩提心,因為奉行師尊的教導,所以才會沒有障礙。 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弟子超過五百萬,應該師尊的障礙最多也最大。但是在盧師尊來說,當菩提心發到極點的時候,沒有障礙。盧師尊發願粉身碎骨度眾生,哪裡會抱怨。有障礙,有抱怨,是因為菩提心發得不夠大,才會一路做一路障礙,一路做一路抱怨。 假如一個消防員看到火災,他會抱怨火太大而不去救人嗎?救火的人一定是忘記自己,才能衝入火中救人。一個忘記自己的人,哪裡有障礙?所以,我做義工也是學習犀牛的精神,做文宣忙到忘我,聽不見也看不見身邊的障礙,所有的障礙碰到一直往前衝的犀牛,統統倒在地上。所以有障礙在我來說,也沒有障礙。一直做到現在,真佛報21周年,華光功德會19周年,我還是在做,而且沒拿真佛報、華光功德會一分錢,做了21年加上19年,再加上華光雷藏寺17年,雖然我皈依才23年,但是我做三個不同機構的菩提事業的義工,加起來是57年,是別人一生也可能做不到的數字。這就是發心的福報。 所以說,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菩提心越大,衝力越大,阻力越小;相反,菩提心越小,就步步艱難,離佛很遠很遠。 Read More
‧蓮慈金剛上師‧ 有人問:入世和出世的資糧有何區分? 一般人認識的資糧指的是世間的物質資糧,其實,資糧分入世和出世兩種。資糧在世間來說,指的是利己的物質生活。每一個人從懂事開始,所學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資糧而準備,學校和家庭所灌輸的也全是資糧的觀念,長大了更是為了資糧而生活,一直到老年,還是為了資糧而煩惱,人的一生全部在為資糧而生活和煩惱。而學佛人講的資糧指的是無形的智慧和升天的福分。 又問:如何累積資糧? 世間法是將資糧往裡裝,為自己,是取;而學佛的人剛好相反,是將資糧往外送,利他,是捨。師尊開示說:得到地上的,就會失去天上的。所以學佛的人從供養學起,因為供養上師三寶,付出越多,捨得越多,從上師三寶處得到的護佑加持和智慧的灌溉就越多,福分資糧因供養而來。 再問:資糧如何才算夠? 以我自己來說,我每天做護摩供養,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資糧夠不夠的問題。因為我要的資糧,不是養自己、養家人、養雷藏寺的資糧,我要的是成佛的資糧,等於是像宇宙虛空那麼大的資糧。只要沒成佛,表示我仍然需要佛菩薩、上師三寶的加持和滋潤,所以我會一直做供養,直到我的資糧可以讓我回到宇宙虛空成就為止。我就是每天供養,每天與佛菩薩結緣,就是這樣累積資糧。 記得我當年剛出家時,也勸有緣的同門出家,同門告訴我:我的資糧不夠,等我準備了足夠的資糧才出家。意思是要賺足了養老金才走修行的路。世間人的想法認為出了家之後,沒有收入,平時零用、養老怎麼辦?所以需要快點去賺足夠的錢,這樣的觀念顯然是不懂什麼叫資糧。師尊開示說:富人想要升天,好比是駱駝穿針孔。終究,福分夠的人才能夠追隨佛陀出家;福分不夠的人,只能夠留在世間掙錢,將來還是要留在世間。 有人問:我皈依學佛這麼多年,為什麼現在仍然過得很辛苦,境況沒有改變? 我認為,還是資糧問題,資糧不足,供養不夠。 有人說,我很窮,沒有能力供養。一個人再窮也要穿衣吃飯,自己家裡總要買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吧,何不先拿來供佛,然後再拿回家吃和用。因為懶隋和不在意,才會忽略很多供養的機會。供養的大小完全看心意的大小,與窮富沒有關係,不放過任何一個供養的機會,才是有福分的人。 又問:供養有什麼功德? 最近師尊在彩虹雷藏寺護摩後開示指出,護摩供養是有儀規的,比如護摩爐的形狀和供品要與主尊相符,護摩爐要分圓形、三角形、四方形、半圓形等,也要供主尊的法器和特殊的供品,不能千篇一律。第二個星期遵照師尊的指示設壇,當天舉行的蓮華生大士護摩果然大不同。據師尊開示說主尊蓮華生大士非常高興,顯現的是十八歲的相貌,很有活力,這是師尊第一次見到蓮華生大士年輕的樣貌,而且蓮師還特別告訴師尊,將圓滿主祈者的祈願,這就是供養的功德。 現在師尊住在西雅圖,我們每次去參加法會,吃喝拉撒用的全部是師尊的,如果我們不懂得供養,這樣我們會有功德嗎? 要知道並不是只有金錢物質才算供養,身體力行、用口宣揚讚佛、意念恭敬,凡用心和恭敬,什麼都是供養。如此才能累積資糧,增長福分。否則,學習真佛密法,從年輕到老,也有可能還是一個「苦」字了得。... Read More
再談發菩提心的誤區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不可道之「道」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法王作家蓮生活佛散文詩合集《隨心所悅》中「真正的道」一篇:「妙覺豈有大豈有小/可自成宇宙/可融入宇宙/這才是真正的道/沒有誰可以貶低誰/太古的覺悟與現代的覺悟/沒有特殊的信號/我你他/歸結到妙覺時既獨立又融合/不謙虛也不狂傲」。 這篇詩很簡短,我相信大家念起來似懂非懂,因為師尊講的是「道」。師尊在文中兩次提到「妙覺」的名號。師尊曾教過,「等覺」是十地菩薩,「妙覺」就是佛。所以師尊提到妙覺時,我們應知道,這是一個圓滿得證的佛的境界。在這個圓滿的境界裡,師尊說,豈有大豈有小。 人在世間,一定分大小,做官的,分小官、大官、大大官;和尚也分大和尚、大上師、大大上師,各行各業均依其背景和成就等等的階層而有分別。即使是十法界,也依心靈的境界而分成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但事實上,到了「妙覺」的佛境,是沒有分別的,法界一如,這時才是真正平等圓融沒有分別;可自成宇宙,也可以融入大宇宙,這樣的境界,才叫做真正的「道」。 「道」,只可意會,無法講得清楚。師佛慈悲,還是藉文字寫給大家看,如果完全不可說,眾生如何知道求道?所以師尊一再地用文字正說、反說、偏說,讓眾生稍微有一點「道」的概念。沒有誰可以貶低誰,這一點確實沒有誰可以做到,修行越差越做不到。「太古的覺悟與現代的覺悟,沒有特殊的信號」,這句話也是一個重點。就是千古以來的覺悟跟我們現代人的覺悟沒有兩樣。科學可以日新月異,文明可以不同,習性可以不同,但是佛性的覺悟,自古以來都一樣。 所以師佛告訴我們,一悟永悟,不是今天開悟,明天糊塗,如果還是每天在悟與不悟之間,那絕對是錯「悟」,不是「道」。我你他,即是我、人、眾生,歸結到「妙覺」的時候既獨立又融合,即是自成宇宙(獨立),又可融入宇宙(融合)。如果能與宇宙虛空融合,那一定也能與所處的人、事、物融合。由此可見,凡是不能融合,有忤逆、有爭執,仍在世間相之中。 本來宇宙最初是一個大混沌,沒有天、地、人之分,沒有空與有之分,後來因緣改變,無極生太極,再分陰陽兩儀,四象八卦……,越分越多。所以現在爭執、戰爭越來越多,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境界越低,歧視越嚴重。而「妙覺」是逆人間習性而修,修到沒有得修的時候,字典裡面就沒有了謙虛與不謙虛、狂傲與不狂傲。但是當自己還在覺悟中時,當然要謙虛不可以狂傲。謙虛與狂傲,也不能絕對判斷一個人的境界,謙虛太過,變成虛偽;謙虛太少,就是狂傲。修行的覺悟不是用說的,所以師尊才有不可說之說;修行是要往內心裡面去覺悟,這樣才叫修行。 見道、行道,實踐道,當行為符合道的時候,才是證道。這時候,自然就會明白師佛這首詩的真實相。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及『蓮慈法音』專欄 [yt video=”WXgTGoRl8i4″ width=”720″ height=”405″...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 蓮慈法音:師佛的十念(下)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第252冊文集《三摩地的玄機》中「十種有助禪定的念」一文,第六念是念天。 Read More
藥師佛同修見證護法加持神蹟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