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慈筆記」系列(九)
吃飯的學問
2025年1月,我護持蓮慈上師去東南亞大馬和印尼九個道場弘法,對第一次出遠門的我來說,是一種對自己修行功課的考試,更是一種磨練。面對新舊同門的熱情招待和求知的渴望,面對不同眾生的生老病死、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煩惱和困苦,如何能保持清浄的身心慈悲關懷幫助眾生,是一門非常嚴峻的課題。
眾所周知,東南亞國家宗教氛圍特別濃,民風也像當地的天氣一樣,熱情似火。
我們在當地受到同門的熱情招待,才開始二天,我就吃到體重開始上升,出現雙下巴。真的,很難有人能抵抗住美食的誘惑。接下來吃到我開始厭食,一上飯桌就板著一張臉不吃不喝,令招待的同門很尷尬,以為是招待不周。飯後上師教我,面對美食雖然要懂得節制,但也要照顧到同門的心意,多少吃一點,與同門友好互動,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去幫助開解。接受同門供餐,還給對方佛法的智慧,這樣才不會有虧欠。這一課,上師教我吃飯的學問,任何時候都要提醒,藉吃飯與眾生結緣,吃飯也是度眾生,保持自心清浄最重要。
一般人在吃飯時是一種放鬆的狀態,眼前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真的很難不受影響。這就需要平時不斷地訓練心不為外所動的功夫,這可能就是佛教講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留身」的大菩薩境界吧!既使是小乘佛教濟公活佛,也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清浄。上師教我的重點在,雖然暫時還不能斷除六根六識的影響,但只要想到這是圓滿眾生的供養和幫助眾生的工作,在方便中教導眾生佛法的智慧,這樣就比較容易做到了。而上師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在吃飯的場合,同門比較能夠放下拘謹生疏的心裡,容易溝通和融合,從而了解道場和同門的困難,加以開解和指導。如此一來,就不會太注意飯菜的影響,一心專注在解決同門的問題上。我就曾看到上師多次因為聽同門訴苦並教導解決辦法時,自己盤中的飯菜只吃很少也不知道,全部心神都放在度眾生上面。
在吃飯的過程中,雖然上師也會與大家一起評價菜品的味道,甚至每道菜還照相分享,這也是投眾生所好,與眾人融入的方便法。有共同的話題才能度眾生,這是上師應用四攝法中的同事和愛語,再用佛法佈施給眾生,教導眾生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一次我親眼見證上師在飯桌上,成功將一對怨偶同門調解成蜜月期關係。本來先生是道場弘法人員,工作非常忙,沒有時間關心太太,留太太一人在家帶孩子,以致太太得了憂鬱症,常常與先生鬧脾氣。於是上師讓先生帶太太來一起吃飯,用愛語和小禮物等幫助雙方開解,並教導夫妻相處之道。果然,經此之後,先生用上師教導的方法,太太每天笑容滿面,經常一起出席公開場合,關係非常融洽。
這是我在上師身邊學到的吃飯的學問,吃飯是修行,也是度眾生的雙融法門。
默思於2025.2.2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