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供養功德最大?

with No Comments

「隨慈筆記」系列(三)

什麼樣的供養功德最大?

        我在蓮慈上師身邊,不僅僅是直接領受上師的教導,很多時候也經常從上師教導道伴的智慧中借鏡自己。上師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所以隨時會用一些日常小事啟發身邊的道伴和同門,是經典和書本上所學不到的實用佛法,非常受用。

        我注意到,上師對自己的修行非常嚴謹,說話做事絕不拖泥帶水,公私分明。有時與同門看似閑聊,其實有深意,不是在點撥對方,就是順其習性引導入佛智。總之,上師絕對不會講無聊話、做無用功,是一位真正守心戒禪修的瑜伽士。如果能時時記得這一點,就會在任何時間地點,從上師身上學到佛法的活用,而得到領悟和進步。

        舉個例子,前些天,上師在做護摩供養時,道伴不往護摩爐中加香,一直加火油助燃。事後上師問原由,道伴解釋:負責訂香的人圖便宜,訂有雜質的香,不易燃,因怕冒犯不敬,故只加火油不供香。上師沒有正面回答道伴,而是講了一個窮人供養一雙破鞋子給佛菩薩,結果佛菩薩卻來受供的佛教典故。最後上師說:「供養的意義在心,心意足,供養任何物質都是珍寶;心意不足,供再好的東西,也無功德。為什麼要大家供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在訓練奉獻自己最大的心意啊!」

        上師接著教導:做護摩,等於是為佛菩薩做飯,事業金剛設供品和清爐,等於是飯前準備和飯後的清潔工作,主法者則是將大家的心意轉達給佛菩薩護法,這樣一壇供養,所有參與者都有功德。護爐者嫌香不好只加火油,令主法者因關心火勢而分心,影響整場供養法事功效。如果供養的觀念和標準只停留在物質表面的好與壞上,而忽略供養的心意,這樣就不是一場心意十足的供養。

        事後,上師對負責訂香的道伴說:供養佛菩薩,要盡心盡力,為了便宜而訂次香,甚至訂雜質過多不易燃的香,表示對佛菩薩恭敬心不夠。如果經濟能力許可,當然要供最好的給佛菩薩,否則,也不可以太次品,犯不敬過。

        上師雖然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教導,但仍然是「心意」二字。心意足,訂香時一定會考慮多方面,而不只是以價錢為主;心意足,即使沒有條件,仍然可以用自己的誠心來彌補缺失;心意足,既使是一捧沙,勝過千金萬銀。上師曾講過一個佛教典故:「釋迦牟尼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小女孩,看見佛陀,趕緊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供養佛陀。」這個小女孩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她只是供養佛陀一捧沙的因緣,不但成就帝王,而且虔信佛法。她作的一首讚歎佛法的四句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成為佛教經典的開經偈,流傳千古。

        上師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導,有佛法、有戒律、有慈悲、有智慧,也有技巧,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佛法老師。

默思於2024.11.2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