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再談相應的條件 文/蓮慈金剛上師
再談相應的條件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信箱:如何消除空虛感?
‧蓮慈金剛上師‧ 有同門在我的部落格問了一個問題:「如何消除空虛感?」 這個問題如果問大家:「你們有沒有心靈空虛的時候?」大家先別急著回答。沒有空虛感的人,一個是聖人,一個是石頭人,您是哪一個?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起起落落、上上下下,有時好有時壞,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足,但大部分的時候,是覺得空虛和不滿足。 人為什麼會有空虛失落的感覺?因為佛陀講,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與生俱來的八種苦,決定人的喜怒哀樂各種覺受,所以人才會常常有不實在的空虛感。 如何對治和擺脫這些痛苦呢? 師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教導我們兩個字,可對治空虛和八苦,這兩個字就是:「平衡」。 平常人行住坐臥都要平衡。比如吃飯,要吃得平衡,否則營養不均衡,身體會出現病痛;睡覺也要平衡,睡得過少或過多,不平衡,身體會出狀況;運動還是要平衡,不能不動,也不能一直動。所有的一切都要學習平衡,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失衡。身體地、水、火、風不平衡,會有筋骨、血壓、五臟六腑的病痛;心失衡神經會失常,憂鬱症、燥鬱症,都是身心不平衡所致。這是人生一個基本的平衡道理。 盧師尊說,修行人如何保持身心「平衡」?除了像一般人保持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的平衡以外,還要藉佛陀所教的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任何一個佛法都是對治心靈失衡的法門,只要能讓行者起「妙用」的,都是一種平衡的大學問。 有空和虛的感覺,表示陰性過重,身心不夠光明,也是陰與陽不平衡的現象。如何達到不空和不虛?真對空,實對虛,所以佛陀用「真實」對治空虛。 太空時,陽氣不夠;太虛時,實修不夠,正念不夠,人生才會過得空空蕩蕩,毫無意義,不知道自己在過什麼。 所以,當自己覺得空虛的時候,好好運用盧師尊傳的真佛密法的持咒、觀想、誦經、禪定來對治,比如唸《真實佛法息災賜福經》、持上師心咒、觀想蓮花童子放光加持,光就是陽,只要有佛光注照,陰氣自然退散,黑暗消失,身心當下恢復光明和充實。 如此修一壇真佛密法,沒有害怕,沒有憂傷,身心充實光明,再用禪定的力量,讓自己飄盪的心神定下來,像一尊佛菩薩一般,世間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吹不動,還會空虛嗎? 蓮生活佛盧師尊教導的真佛密法,就是治病的良藥。 「蓮慈信箱1011」--轉載自真佛報網站www.wtbnnews.org... Read More
蓮慈法音:師佛的十念(上)
《師尊文集導讀》 師佛的十念(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第252冊文集《三摩地的玄機》中「十種有助禪定的念」一文, 師尊在短短的二頁文章中,包含了佛陀的四念處、文殊菩薩的四空念,和師佛指出的十種想念的內容。事實上,這個題材講起來,是要寫上厚厚的幾大本書都不一定寫得完。如果不是師尊蓮生活佛以其大智慧將百千本經濃縮成一篇精華,大家很難從厚厚的經典中找出重點。這篇文章融合有小乘、大乘、菩薩乘、金剛乘,可以說是顯密法門諸思想均包含在其中。這本書是學佛修行者,尤其是修禪者必讀之作,讓我們來看看這十種有助禪定的念是什麼? 一、念佛。念佛自然會想到佛的莊嚴,從而攝心使身心清淨。所以,莊嚴佛身即是幫助念佛。最近華光雷藏寺和浩然精舍重新裝飾佛像金身,令眾生看了自然肅然起敬,心生歡喜地贊歎和禮拜,即是增長念佛之意。 二、念法。法是佛的智慧,念法自然可增長佛慧。 三、念僧。僧是戒的代表,念僧自然可守戒律,令自己的行為不偏差。看到出家人穿的僧衣,和代表戒律的袈紗,提醒自己警覺,不會升起世俗的妄念。 四、念戒。時時想念五戒、十戒、菩薩戒、出家戒等種種的身口意的戒律,可使身心安定。不能禪定是因為身心不能安定、守戒故,所以念戒可幫助自身戒行圓滿,自然可入禪定。 五、念施。常常提醒自己做布施的行為,幫助自利利他,無形中自然增長自身成佛的功德。... Read More
華光播客:千古不絕唱1-2
蓮慈上師弘法有聲書系列:千古不絕唱 蓮慈上師唱誦開示專輯(一) 師佛文集--《小詩篇篇》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 大三災 贊助蓮慈金剛上師弘法有聲書 隨緣贊助蓮慈弘法開示有聲書或贊助蓮慈上師弘法文集,請點擊下面的Paypal贊助連接. 蓮慈上師講《瑤池金母收圓寶懺經》及《真佛報》「蓮慈信箱」專欄正在分別集結出書,歡迎隨喜助印,每冊美金$10,功德無量!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不被鬼侵的條件(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不被鬼侵的條件(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