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的同修會上,我有一個問答題問同門:「如何把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變成佛事?以佛堂每個月布施熱食給流浪漢為例,請回答。」
有同門回答:「佛陀講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和對象,布施完就忘了。」
三輪體空是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布施的對象,也沒有布施物。既然是這樣,那麼義工為什麼要穿上華光功德會的制服去派食物,穿制服表示要宣傳自己,是有布施的人,派食物表示有布施的對象,這是什麼意思?如果做不到三輪體空,又要如何做才能符合修行的原則?
制服上印有真佛宗的標誌,代表的是佛菩薩的精神。穿上制服去布施,代表佛菩薩上師三寶賜福眾生資糧,是菩薩慈悲喜捨的表現。以這樣的心態去布施,才能讓眾生生出對佛菩薩尊敬的心,提升眾生的心靈和志趣。
有人問:「聖人說左手行善不要讓右手知道,但是在派食物的現場,義工有照相,還要登在媒體上流傳越廣越好,這樣不是違反三輪體空的精神嗎?」
其實照相與穿制服的意義一樣。照相不是為了自己出風頭,不是為了自己上報紙,所謂佛事,一切功德都是迴向佛菩薩上師三寶。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一定是依據佛菩薩上師三寶的教導而做,不是為了漂亮而穿制服,不是為了出名而照相,不是為了利益而行善,總之,凡為自己均非佛事,還是一介世俗凡夫而已。
在布施時,佛子亦絕對不可以有自己比對方高尚、對方是骯髒的想法,以分別心去布施,這樣的善行,只會增長自己的傲慢心,滋長自己的五毒。
行者每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在做什麼?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如果做每件事都能將自己的心態調得正,符合佛陀的教導,這就是在修行。雖然每個人都會做善事,表面上看形式是一樣的,但是內在卻大不同。只要佛子的心靈是清淨的,無形中自然會感染和教化身邊的人變得清淨。一個人就是一個法輪,法輪所到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大環境,就會得到清淨,這就是轉法輪。
祝福大家,都能夠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時光,去做好每一件佛事,成就一個真正的大修行人。
Similar Posts
佛法的魅力
文/蓮慈金剛上師 一次與同門聊天,聊到有些平時很少來佛堂的同門,隔一段時間再回來佛堂, 我們彼此都會嚇一跳。我嚇一跳是因為對方變化太大,蒼老了很多。對方嚇一跳是因為看上去,我好像「凍齡」,沒什麼變化。再過幾年,他們再回來,彼此又嚇一跳,我還是變化不太大,他們越來越老。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經常在佛菩薩的氣場裡結緣的人,真的變化會比較少,雖然也會變,但是不會變得那麼快和慘,不會變得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而外面的眾生,因為需要到處奔 波,用盡所有的精氣神討生活,所以歲月在他們身上摧殘的痕跡特別明顯。一年老一年,很快就進入風燭晚年,最後風一吹這一生就滅了。 人的生命真的變化很快,轉瞬即逝。而懂得修行的人,雖然也會老,但是卻越老越好。因為越老修行功夫越久,業障越少,心靈越光明,智慧越增長,無論外在老 與否,修行人的心靈不但不會老,而且是越來越年輕。到老的時候,不會像普通人一樣有遺憾──兩手空空,子女不在,伴侶也走了,剩下自己一個人老態龍鐘過晚 年。 最近有一個行動不便的同門得了大腸癌,手術後身上掛了一個排糞尿的袋子,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是一般眾生,經歷這樣的肉體和心靈的痛苦,心中大多會有恐懼 和害怕。但是這個同門跟我說,她每天都在持咒誦經,有佛菩薩加持,她的心中沒有一絲害怕。即使一個月後,醫生檢查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肺部,需要化療,她同 樣沒有恐懼,心裡很平安。打電話給她問情況,她每次都說,感恩師尊佛菩薩的加持,她很好。 這就是佛光注照的力量,能夠讓她渡過疾病的痛苦,在病痛中還能夠心安。佛法,是世間任何醫藥所無法比擬的,是最清淨、最天然、最無礙、沒有任何副作用的珍寶。 能夠虔心學佛真正修行的人,人生一定會大不同,沒有遺憾。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 Read More
真正有正念的修行人 攝召的是正神 文/蓮慈金剛上師
真正有正念的修行人 攝召的是正神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護法的通報
『修行路上我不寂寞』 文/蓮慈金剛上師 2015年5月5日清晨,我按平時一樣,睜開眼第一件事是先在床上坐禪,結果剛禪定一會,就聽到虛空中通報:「水來了。」 我當時的反應是,可能是修行的水來了;也可能是今天會下雨,起床後也就忘了這件事。 按慣例,我每天會去山上經行,一路走一路念高王經和眼明經,今天亦不例外。雖然陰天,有點冷,還是堅持走完,下山時開始下雨,趕緊開車回家。我忽然想起早上聽到的「水來了」的通報,原來是指下雨,下雨是件很平常的事,為什麼護法要事先告訴我? 回到家剛要進家門,忽然聽到雨聲有些異樣,不僅僅是雨聲,還夾雜著敲東西的聲音「滴-咚、滴-咚」,我抬頭一看,滴在陽台上的雨水像彈珠一樣會彈起來, 啊!是冰雹!好大粒!我伸出的手趕緊縮了回來。進到屋裡,冰雹也停了,我知道,這是通報我「護法到了」。今天是什麼日子?我心裡在嘀咕。 下午近5點時,我在浩然精舍做金母護摩,剛要供品下爐時,外面又下起了大雨,獻供結束搖金剛鈴時,突然聽到很熟悉的聲音打在屋頂上,啊!又下冰雹了!只不 過這次的冰雹像打機槍一樣,又急又猛,比上午的更大粒。剛好法師和同門也趕來精舍,准備參加晚上的同修,見到滿地白白的比玉米粒還大的冰塊,急忙跑過來向 我報告此奇景,滿天降下亮亮的白色水晶體,千條萬條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落到地面,在明亮的陽光照耀下,地面冒起陣陣的輕煙,彷如仙境。還有同門剛好下班路過 精舍這條街,見證奇跡,一路走過,只有浩然精舍的這條街下冰雹,其他街道是艷陽天。 冰雹持續約十分鍾,之後天空一片碧藍,萬裡晴空陽光普照,如果不是滿地的潔白證明剛剛曾經歷的冰雹洗禮,前後的天空還真難聯想到一起。今天還真不是一個普通天,難怪護法一大早就通報。...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 無諍三昧
文/蓮慈上師 有句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見,口是禍事、諍執的開端。所以,「諍」字以言字為旁,表示由口而起。 師尊在第244冊文集 「無諍三昧」一文,一開頭就點出,「現在的人,早就忘了佛陀偉大的精神之一――無諍。」 現在的人,從小就訓練口的能力,口舌伶俐、能言善辯的人,自然出類拔萃;現在的人,為了爭勝,免不了鬥來鬥去,互揭瘡疤、隱善揚惡,盡其所能無所不用其極。爭執的結果,雙方皆毀損。 為什麼會有爭執?無非二個字――好勝。每一個人都想當勝利者,所以自然就會辯到底。但是想一想,諍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平時很好的一個人,有一天突然跳起來,製造了一場戰爭,接下來,他就要承受戰爭的苦果,所有的人看到他,好像看到毒蛇一樣,避而遠之。 前段時間媒體報導,香港有一對未婚男女,在結婚前一個星期,發生爭執,女方一時氣不過,沖到陽台,一個不穩,竟栽下樓,跌死了!因為幾句爭執,就失去一條人命,我相信,如果再來一次,男方一定不會與未婚妻吵到底,一定會讓她一下,不致於造成了心中永遠的痛和虧欠。而女方也會懂得體諒愛護男方,不會為了幾句爭執,就喪失神智釀成悲劇收場。像這種因為小事而釀成大禍的例子,舉不勝舉。只要打開媒體,不是父子相吵,子殺父,父殺子,就是子殺母,兄弟姐妹自相殘殺,也有學生殺老師,徒弟殺師父,全是殺來殺去,打來打去,完全亂了五倫。近些年還有恐怖分子,濫殺無辜,殺的都是完全不相干的無辜百姓,這個世界完全與過去不一樣了。 這一代已經忘記了佛陀的無諍三昧,下一代更可想而知,世界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做為一名佛教徒,還是要守口,修無諍,從自身做起。一人修無諍,帶給社會就是一分清淨的力量;二人修,帶給社會二分力量;一傳十,十傳百… …,一直傳播下去,就像師尊在文中的結語一樣:「我無諍。你無諍。他無諍。一片祥和。」 為了人類的下一代,就從少說一句話,多做一件善事,來啟修我們的無諍三昧吧!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