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真佛法相寶典】瑤池金母
【真佛法相寶典】瑤池金母 【瑤池金母 心咒】:「嗡。金母悉地。吽。」 【瑤池金母 法相簡介】 「瑤池金母」戴鳳冠,左手持仙桃(或如意),右手拿佛塵,貌如天仙,妙齡少女,乘九鳳之輦,面帶微笑,法相莊嚴,慈眼視眾生。 【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寶貴法語開示--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的來歷及修法要訣】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瑤池金母)是《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 蓮生活佛 盧勝彥的三本尊之一,也是第一位蓮生活佛修行相應的本尊,早期為其開啟「天眼」,也是蓮生活佛 盧勝彥背後的高靈。 在敦煌石窟之中,「釋迦牟尼佛、西王母(瑤池金母)、項光童子(蓮花童子)」三尊並列,地位等同,證明蓮生活佛(蓮花童子)與瑤池金母的因緣密不可分。 瑤池金母又稱西王母,因為祂住在瑤池仙苑,就在崑崙山頂罡風之上,而且是因為在西方,西方屬金,所以又叫做金母。西王母跟金母是同體異名,同樣的體但不同名字,有人稱王母,有人稱金母。 在山東沂南發現東漢時期,也是最早的出土文物中刻有「瑤池金母西王母」、「東王公(東華帝君)」、「項光童子(蓮花童子)」。... Read More
感恩金母加持圓滿女兒心願
我的女兒是台灣和猶太裔混血,我和她爸爸都沒什麼運動細胞,結果生個女兒從小就對體育非常著迷,四肢的力量超過同齡人,猶其耐力特強。女兒從上小學開始就經常償試不同體育項目,每次競技都能拿前幾名,前幾年還獲得全加皮划艇比賽金獎。 Read More
見證黃財神消業神蹟
感恩師尊和母娘加持,弟子蓮花梅欣在2021年9月10日黃財神聖誕正日,請求華光雷藏寺住持蓮慈金剛上師幫我做一壇黃財神護摩供養,我自己在家裡也虔心準備了烈酒和供品供養黃財神,之後我每天都有供養一杯烈酒給黃財神,並祈求師尊放大白光,五方佛放五色光加持黃財神右腳大拇指的腫痛消除,然後再觀想黃財神很開心充滿法喜,再賜福賜財給我們合家。 9月17日清晨,我夢見自己右手大拇指拔出至少五條大蟲出來,這些蟲都是淺顏色的,連續拔了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是自己拔出來的各一條大蟲,第三次拔出來的大蟲有幾種顏色,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多色大蟲。而第二次是叫夢裡的人幫忙拔的,這一次拔了好幾條大蟲出來。醒來後我有些奇怪,為什麼會發這種夢?忽然腦中靈光一閃,應該與黃財神有關,本來我供養黃財神,請上師幫忙做護摩供養是希望黃財神賜財給我家,能夠中彩票大獎。結果黃財神居然幫我消業障,原來財神也可以消業障啊!後來我向法師詢問才明白,業消福才至,是我求的太大,所以黃財神先幫我消業障。 感恩上師為我做護摩,才能祈請到黃財神幫我消業。另外要謝謝上師的是,上個星期接到金母賜的金丹符後當即服下,本來我這段時間有痛經的病,每次都非常痛,結果服下金丹符後,這一次比之前來的輕鬆自在舒服多了,跟沒來的平常日一樣,居然一點不痛了,金母符真神奇,感謝金母,感謝上師,阿彌陀佛!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愛與善行是真如的實踐
師尊文集導讀 愛與善行是真如的實踐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第266冊《黃金的句子》中的「聖句」:「很多成就者,實現三個金句:真如。愛。善行。」 成就者要做的第一個是「真如」。即佛性,是行者要修回去的本源,是不生不滅的真理;第二個是「愛」。是一種心性,和第三個「善行」連在一起,愛的心性需要善行去體現。「真如」、「愛」體現在外,用出來就是善行,即體、相、用。所以,一位成就者,一定是有最大的愛心,而祂所做的無非就是善行。 說到善行,我舉例子來說明,日前,我問道伴:「我老了,也不知道能活多久?……」,道伴回答:「不好說。」我覺得,這樣的回答,不能令眾生歡喜。所以我對道伴說:「你不會度眾生。如果是自己的媽媽對你說自己老了,然後看著你等回答,你會怎麼說?你一定是講安慰媽媽的話:『不用擔心,媽媽會長命百歲等等』。假如是病人對你說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你會回答『不好說嗎』?」心中有愛的人,這時一定不會吝嗇,一定會講令對方安心的話。一句善語,一句安慰的話,馬上可以令對方的心情愉悅起來,其實,媽媽問這句話,就是在等你的安慰,她知道你愛她,她就會很欣慰,一句精神安慰的善語,說不定可以令媽媽活到一百歲呢! 前段時間我去看醫生,向他說自己哪裡不舒服,結果醫生反而對我訴起苦來,說自己年輕時打球跌倒,現在每天早上起來,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痛。我聽完醫生的訴苦,忽然覺得自己好多了,因為我都七十歲了才有這樣的症狀,而醫生看上去最多不過四十幾歲,卻比我慘。我看醫生說自己鼻子塞住了、過敏、眼晴耳朵癢……,醫生回答:「我過敏已幾十年了。」我果然看到醫生的鼻子和眼睛真的是紅紅的,原來我的病是小兒科,當下不那麼緊張了。我每一次很痛苦地去看醫生,結果都是高興而回。因為醫生的話讓我覺得自己沒有大問題,而且醫生還教我如何做運動來對治病痛,怕我聽不懂,還耐心畫圖給我看,這是醫生的愛心。同樣的,眾生來問事房向金母問事,愁眉苦臉地進來,都是面色紅潤地開心出去,這不正是佛菩薩的愛心加持與解惑嗎? 可見,人與人之間,學習關心對方,多說善語與讚美的話,令眾生歡喜,又不傷害他人,正是行者修行愛與善行的功課。 舉手之善,何樂而不為呢?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