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文集導讀》
蓮生活佛文集導讀-第289冊《如夢如幻》
我的人生觀(真空見解)
那一天,在現實人生,一旦徹底明白了這一生是夢幻泡影,不思善惡,出離一切,不予取予求,讀者們或也能像師佛一樣,豪氣的說出:「我死後,只有三個字:『無干涉』!」幸哉!
那一天,在現實人生,一旦徹底明白了這一生是夢幻泡影,不思善惡,出離一切,不予取予求,讀者們或也能像師佛一樣,豪氣的說出:「我死後,只有三個字:『無干涉』!」幸哉!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盧師尊文集第244冊《心的悸動》一書,每篇文章最後的詩句,可以說是文章的精華所在,雖然文字非常簡單精短,但意義深遠,法味濃濃。想要明白師佛真正的詩意,卻不是那麼簡單。譬如書中「裝死很重要」一文,這篇文章中的裝死,每個人都會,但是與師佛所講的裝死,意義卻大不同。 一般人的裝死,最常見的是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會受到處罰或責罵時,每個人都會裝死或裝傻,並提供自己不在現場或與此事無關的證據,更甚者還會轉嫁給他人。師尊在這篇文章中所講的裝死,是這個作用嗎? 師尊在這篇文章中藉老子的話告訴讀者:「剛強者,易死!」站得越高、強出頭、愛表現、野心勃勃的人,易死!師尊用「老兵不死」的哲學舉例,很平凡、其貌不揚、無能的人,即使在人們面前走來走去,也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這樣的人才最安全。 但師尊寫這篇文章是要教導修行人「裝死」和「裝無能」嗎?事實上,師尊活得比任何人都勇敢,比任何人都坦白,自己的優點也講,缺點也講。師尊一生所受到 的譭謗和打擊,正是因為師尊沒有裝死裝無能所致。師佛在祂自己的身上,並沒有運用裝死哲學,既然師尊不選擇茍且偷生,不當老兵,該出頭就出頭,不管是對自 己有利或沒利,該講就講,為什麼師尊還要寫「裝死很重要」一文? 對於生活在「有為」世界的眾生來說,只要還在生死苦海當中,為了要生存,有時候,就不得不學習裝死哲學。但是對於開悟的聖者如師尊來說,已經超越了生與死,所以師尊不用裝,也不用掩飾自己的弱點,可以很自在的在娑婆大海中游泳,不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傷。 然而在世間,人們從小所接受的教導和教育,就是要不斷地超越別人。這種一定要羸的觀念,讓人們從小就生活在苦海當中,學生時期為了拼分數而痛苦,最大的 願望就是快快長大,再也不要念書了。等到長大之後,才知道,痛苦才剛剛開始,為工作痛苦,為找對象痛苦,結婚之後痛苦更加倍,每天為柴米油鹽而痛苦,上有 老,下有小,肩上的負擔壓得自己苦不堪言,這正是「有為」世界的現象。因為「有」,所以要去爭取;因為怕失去,所以要裝死,永遠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中掙扎。 但佛法的偉大就在這裡,佛法可以幫助人們渡過生死的大海,面對世間八風的吹襲而不動搖,正如聖者蓮生活佛盧師尊,因為已超越生死,所以不需要任何「有為」的能力,當然也不用裝無能,這時才是真正無生、無死、無增、無減、無得、無失,深諳無為法的「無能聖人」。 所謂「無能」,即不是「無能」,才是「無能」。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不被鬼侵的條件(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迷途弟子 師佛在等你醒悟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我是誰?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師尊蓮生活佛第260冊文集《天上的鑰匙》,副標題是「開啟上天之門」。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 文/蓮慈金剛上師 修完一壇法,心靈特別安寧,此時來分享師尊充滿智慧的著作,領悟的更有深意。 今天再跟大家研讀師尊第246冊文集《自己與自己聊天》,每一篇都是開悟小語,讓我們看看在開悟者蓮生佛的眼中,祂是怎麼看這世間的? 在『這一切都很有趣』一文中,有一句重點:「修行到了最高的境界,就像那一朵雲一樣,對人間不起分別。就像玫瑰花香一樣,對人間不起分別。」 人之所以很復雜,就是因為分別心。由分別心,而產生邪見,由邪見,產生邪知,人與人之間所謂投緣與不投緣、喜歡與不喜歡,皆因分別而來。因為眾生不明白宇宙的真理,所以永遠在分別中掙扎。 想要在世間找一個與自己完全契合的人,我相信永遠找不到。你有分別,他人亦有分別,永遠分別不完。既然我們沒有選擇地已經投生在人間,就要試著用佛的眼光 來看待世間的一切,將自己置身於世間紛擾之外,才能夠超脫。像兒童觀畫,無論畫有多美,兒童看了等於沒看一樣,看完就忘了,絲毫不受影響。既使兒童有時因 痛而哭,但轉眼就忘了,又會玩得很快樂。而大人卻總是忘不了任何一件事情,所以很多煩惱和痛苦。師尊說,像太陽、月亮、星星、雲、玫瑰花香,要出來就出 來,要香就香,絲毫不受任何影響和牽纏。平等無分別,正是宇宙大圓滿的道理。 佛子試著去參悟宇宙大圓滿的道理,學習佛陀教導的「法無自性」的真理。所有的分別都是人為的,所謂快樂、憂傷、生死、所有世間一切的相其實完全沒有自性,法性無分別。這樣的觀念建立起來之後,才會比較容易看透。當佛子真正明白法性無分別時,一切就都沒有關係了。 雖然道理很深,還是有徑可尋,佛子首先要從基礎修起,先修出離,即是將自己從某件事情上抽離出來的意思。這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訓練,任何場合都可以應用。譬 如當要與人吵架或爭執時,當下將自己抽離這個情境,沒有了自己,狠話到空中沒人接,自然起不了爭執,也無架可吵。修行與未修行的區別之一,是修行人懂得 「止」,「止」即是「定」。人與人不能止,就有爭執;國與國不能止,就有戰爭。媒體上報導的事件到處都是因為不能停止而起爭執,甚至失去生命的例子。修行 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懂得出離,遇到好的事情也要懂得出離,不沉迷於其中,甚至連生死大事也要出離,不貪生,不怕死,這樣才能不受世間污染。...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