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文集導讀》
蓮生活佛文集導讀-第289冊《如夢如幻》
我的人生觀(真空見解)
那一天,在現實人生,一旦徹底明白了這一生是夢幻泡影,不思善惡,出離一切,不予取予求,讀者們或也能像師佛一樣,豪氣的說出:「我死後,只有三個字:『無干涉』!」幸哉!
那一天,在現實人生,一旦徹底明白了這一生是夢幻泡影,不思善惡,出離一切,不予取予求,讀者們或也能像師佛一樣,豪氣的說出:「我死後,只有三個字:『無干涉』!」幸哉!
--師尊文集導讀 文/蓮慈金剛上師 蓮生活佛盧師尊文集第245冊《古裡古怪集》中「問壽命有多久」一文,師尊在文中用自己本身的例子加上詩,來勸醒眾生,壽命天註定,算壽命只能是徒增煩惱和恐怖。師尊在書中的例子證明,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這樣的死刑宣判。所以師尊說,以後不再幫人問壽命了。 在文中,瑤池金母有一句話,我覺得對修行人很重要。金母說:「盧師尊的壽命不可算,因為你是修行人。」這句話雖然金母是說給師尊聽的,但是對一般修行人 來說,也可以做為座右銘。因為大修行人一言善,則度人千萬亦善;一言惡,則度千萬人亦惡。善增壽,惡減壽,故壽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自主生死。 今年是我出家二十周年,剛好我讀到師尊的這篇文章,感悟頗深。回想當年,金母示現一把大剪刀在我的頭上,幾天後,我就剃度出了家。我的出家遇到家人和親 戚的強大阻力,但是對我卻構不成絲毫的障礙。因為,在金母示現的像剪樹一樣的超級大剪刀面前,一切的障礙一刀而斷,我的出家是金母幫忙的。 從出家的那一天開始,師尊就讓我用金母的靈力幫人問事,後來又賜給我一座廟──華光雷藏寺。從那以後,我主持道場廣開善門,經常是一天問事就超過八十人,信眾如流水一般。開道場主持法會接引信眾,到現在已二十年從沒間斷。同時,我又發心幫師尊做文宣,將師尊的佛智和真佛密法的精髓印在《真佛報》上,傳 到世界各地。印一份《真佛報》,等於是印一本經書,每期印幾十萬份的真佛報,一做就是二十五年,這是多麼大的善事啊!我何其有幸! 如果二十年前,金母沒有拿大剪刀讓我當機立斷馬上出家的話,我可能這二十年只是一名家庭主婦而已。但是當年我選擇乖乖的甘心出家,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全... Read More
皈依師尊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心窗開關自在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法王蓮生活佛盧師尊散文詩集《隨心所悅》中「逸去的晨露」寫到: 「他們曾互相憎恨殺戮/他們也曾互相珍惜/只一瞬間/就是逸去的晨露/記憶中太多如此相同的事/很好很親密的朋友眷屬/只一瞬間/互相遺棄與互相侮辱/白天與晚上只一瞬間就一閃而逝/黑暗光明亦然如此/天堂與地獄也是如此如此/生存與死亡很迅速/迷與悟/想一想人們真的有夠盲目/名位財利色慾男女/花開一瞬間/貪瞋癡身口意/清淨與不清淨/如何不去悟/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自知自己應該走怎樣的路」。 這一篇散文詩寫的是娑婆世間的眾生相,也是我們大家曾經經歷過的故事。想一想我們走過來的路,從小學、中學、大學到進入社會,一定會有各種不同年紀、背景相似的朋友。但是到最後,正像師佛所說的,像早晨的朝露一樣,一瞬間不見了。有些固然是因為環境改變而失去聯絡;但是也有的由最初的親密變成陌路,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怨恨。 好朋友為什麼會離開?師佛在文中點出重點:是因為「名位財利色慾男女,貪瞋癡身口意」的因素。以我自身的例子,記得我從中學開始,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閨蜜,那時她家是桃園的地主,花園洋房非常漂亮,佔了整條街。她常常邀請我去她家玩,晚上就在她家過夜。我們常常黏在一起,好到如膠似漆,做什麼事都在一起。 記得有一次她幫我介紹男朋友,一起吃飯時,她讓男生幫我夾菜,結果男生因為緊張,將一整瓶的胡椒粉打翻在我的湯碗裡。雖然是五十幾年前的事,那一幕到現在我還記得。一直到大學畢業,出國後我們還保持著聯絡。有一次收到她的信,說她的爸爸生意失敗,要向我借錢。當時我只是個窮留學生,當然沒錢借她。從此,這個友情就沒有了。友情在利益面前,很容易就不見了,這是財利影響的例子。還有爭名奪利、男女情愛等的例子,舉不勝舉。 正像師尊文中所說,這種無常的變化是很難預料的;白天與晚上的交替,只一瞬間而已。人心的變換,更是在天堂與地獄來來去去,快樂的時候感覺在天堂;仇恨憂傷的時候,感同地獄一般。人的生與死,同樣極為短暫,如曇花一現。上個月還在欣賞楓紅花艷的大自然風光,現在卻是樹禿花殘滿地凋零。時間一閃即逝,一切終歸結束。而在此過程中,如果不修行,眾生永遠不知道自己生生世世活在輪迴中。 所以,師佛在散文詩的最後點出重點:「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自知自己應該走怎樣的路。」窗代表心,能夠很安靜的開窗和關窗,表示師佛完全能夠自主自己的心。只有明白自己的心,看見自己的心,才能自主開關「心」窗。師尊說:「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很安靜表示心中絲毫不起伏,這就是自主的現象。而眾生的開窗和關窗,砰!打開,全天下都知道你在生氣;砰!關上,從此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不能在適當的時候,開窗和關窗的眾生相。 釋迦牟尼佛說:「佛學就是心學。」密法的觀修冥想,正是訓練心念,從像瀑布一樣的心念變成小溪流,再變成一個平靜的湖,波瀾不起。所以,這一篇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我的心/很安靜的開窗閉窗」,這就是心的成就。 [yt video=”Em2x7n_q1yw” width=”720″... Read More
《師尊文集導讀》 往生摩訶雙蓮池必讀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