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蓮慈信箱:真空的法爾本然(上、下)
師尊文集導讀 ‧釋蓮慈金剛上師‧ 盧師尊在第140冊《打開智慧的寶庫》書中「真空的法爾本然」一文,讀起來這篇文章內容很深奧,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我認為,這一篇文章正是師尊的最大的解脫口訣。 在這篇文章中有幾個重點: 1、什麼是「法爾本然」? 這篇文章的題目告訴我們,「法爾本然」就是真空的境界,真空也叫宇宙、法體、法性、法身、佛性、真如、道體。師尊在這篇文章中稱為「法爾本然」,是以修行人的境界來說,修出了光明和幻身,兩種結合在一起的狀態,是「法爾本然」。 佛經所講「無始無終」、「無生無死」、「真空本然」,依照密教的修法,在修出幻身和光明的時候,就能夠證得,就是明心見性。在這種境界中,沒有任何的妄念和執著,即是在覺知上停止,沒有辦法用覺知去審查,所以是不審;所以才是永恆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是有也是空,即是密教所稱的「明空雙運」的境界。師尊講,在這種境界,密教行者才能夠自主跟任運。 2、什麼是任運?自己的身口意完全調伏,也能夠調伏眾生,一切煩惱、無明全部寂靜下來,沒有任何迷惑,達到至上的清明。在這種境界當中,德性圓滿,佛的四無畏出現,具有佛的十大神力、佛的慈悲力和神通力,能度十方法界眾生,這種最大的佛的成就,是在「真空的法爾本然」的境界達成的。 3、如何達到「法爾本然」的成就?師尊在文章的最後說:「無執無著。」 就這麼簡單,只要去執去著,就能夠達到如佛一般的成就──進入光明的體性「法爾本然」。如何修?師尊在文章的開頭就已經告訴我們,修真空的「法爾本然」的三個口訣:「身不動、口禁語、意寂靜。」師尊說:「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真空的法爾本然。」 真佛宗弟子從皈依開始,就學習「金剛心菩薩懺悔法」,金剛薩埵(金剛心)正是空性的代表。可見,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盧師尊,從一開始就引導弟子進入身空、口空、意空,最後達到法空與性空的訓練,身、心、法、性全空,不正是師尊在文章最後所寫:「無執無著」,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身空、心空、法空、性空」嗎? 如果佛子沒有師尊,沒有師尊引介的諸尊的引導和加持,沒有師尊引介的諸尊的法門,讓弟子有法可依,有階梯可登,我們如何知道諸法的口訣。即使知道,因為我們的想念太多、智慧太少、心太忙碌,又如何能拿到正確的方法給自己善用?離開師尊、離開諸尊的加持和引導,靠自己的盲修瞎練,我們能成就「法爾本然」嗎? 很多人告訴我,我不靜下來還好,一旦坐下來禪定,心裡妄念一大堆。其實並不是因為禪定才產生妄念,而是靜下來時妄念明朗化而已。妄念在任何時候都是蠢動的,與禪定無關,即使是睡覺,妄念也是亂動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夢?要「法爾本然」,要撥雲見日,將自己像雲一樣的妄念煩惱撥開,就是要用師尊教導的:不動、禁語、寂靜。 人之所以做不到,認為不動、不講、不想,不是死了嗎?所以,人們總是動不停、講不停、想不停,身口意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其實這裡講的不動、不講、不想,並不代表死。修行人講的是形而上的,超出這個會酸會臭的肉體範圍的靈體。要將我們的心靈修成很清閒。 修行難就難在這裡,雖然想要達到師尊講的這三個口訣大不易,但是,想要「法爾本然」,就要精進修「身不動、口禁語、意寂靜」。... Read More
藥師佛同修見證護法加持神蹟 文/蓮慈金剛上師
藥師佛同修見證護法加持神蹟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華光雷藏寺盂蘭節梁皇寶懺懺罪消業
蓮慈上師說:「今天的法會非常圓滿,演化手印超度幽冥眾時,虛空現出非常多的蓮花,重重疊疊,還有很多很多的法船接引幽冥眾生。蒙地藏王菩薩、根本上師加持的力量和接引,這是一場非常殊勝圓滿的盂蘭節超度。」2014年7月28日至8月2日,加拿大溫哥華華光雷藏寺舉辦了「盂蘭節中元普度梁皇寶懺暨地藏王瑜伽焰口超度法會」,恭請住持釋蓮慈金剛上師主壇,法師及助教團護壇。大眾虔心為自己及報名家人、過世怨親拜佛懺罪消業,祈求根本上師,地藏王菩薩主尊及諸佛菩薩慈悲加被清淨光明,法會吉祥圓滿。 在近一週的拜懺中,蓮慈上師多次應機為大眾開示,上師籍地藏王菩薩的前身婆羅門女,為去世母親做很多功德,使其得以脫離地獄苦難的孝順故事,教導大眾,為歷代祖先累世父母冤親做功德,趁盂蘭節供養佛菩薩,拜佛懺罪脫離三惡道,希望他們與我們一樣結佛緣,皈依佛法僧,而得到解脫,是大孝的行為。上師反覆強調,大家不但要虔心禮佛懺罪,更重要的是要守戒不犯錯。 上師就眾生一邊懺罪,一邊又不斷製造新的業問題,與大眾分享對師尊文章「挑戰極限」一文的感悟,教導大眾必須要緊守戒律。謹守身口意清淨。師尊在談到密乘戒律時講:其實密教的戒律更多,這在在全是「挑戰極限」,修行之路,以戒律來說,級級上昇,層層加重,為的是「挑戰極限」。為自己的生死不顧,只求靈魂的出口。 上師說修行就是要挑戰極限,而惟有到生死都不顧的時候,我們的靈魂才能找到出口。世人常常為了顏面、名利等等虛無的東西去爭生死,去拚死拚活。結果愈爭愈低下,就往下下到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 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忍,要守戒到不顧生死,這樣我們的靈魂才能往上昇。如果修行人能夠拋掉生死,去面對一切,去挑戰我們的耐力和定力。要不顧生死的拋開一切無明,貪瞋癡疑慢嫉妒。拋開一切都不放在心上即是解脫。 修行難,就是要挑戰自己,滅慾望,滅五毒的極限。師尊講,你面對挑戰的極限的時候,你要懂得趕快懺悔。不管是財、色、名、食、睡哪一種慾望。修行要比拚的功力就是忍耐力。上師以我們身邊的例子,教導大眾如何面對各種順緣逆緣的挑戰。師尊教導我們去挑戰極限,這是大智慧者的話,是大成就者的話。為什麼佛菩薩可以超度幽冥眾生,是因為祂們自己已經解脫了,所以可以一剎那把幽冥眾生送上佛國,這就是超度的秘密,這就是靈魂的出口。 Read More
蓮慈法音:師佛的十念(上)
《師尊文集導讀》 師佛的十念(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第252冊文集《三摩地的玄機》中「十種有助禪定的念」一文, 師尊在短短的二頁文章中,包含了佛陀的四念處、文殊菩薩的四空念,和師佛指出的十種想念的內容。事實上,這個題材講起來,是要寫上厚厚的幾大本書都不一定寫得完。如果不是師尊蓮生活佛以其大智慧將百千本經濃縮成一篇精華,大家很難從厚厚的經典中找出重點。這篇文章融合有小乘、大乘、菩薩乘、金剛乘,可以說是顯密法門諸思想均包含在其中。這本書是學佛修行者,尤其是修禪者必讀之作,讓我們來看看這十種有助禪定的念是什麼? 一、念佛。念佛自然會想到佛的莊嚴,從而攝心使身心清淨。所以,莊嚴佛身即是幫助念佛。最近華光雷藏寺和浩然精舍重新裝飾佛像金身,令眾生看了自然肅然起敬,心生歡喜地贊歎和禮拜,即是增長念佛之意。 二、念法。法是佛的智慧,念法自然可增長佛慧。 三、念僧。僧是戒的代表,念僧自然可守戒律,令自己的行為不偏差。看到出家人穿的僧衣,和代表戒律的袈紗,提醒自己警覺,不會升起世俗的妄念。 四、念戒。時時想念五戒、十戒、菩薩戒、出家戒等種種的身口意的戒律,可使身心安定。不能禪定是因為身心不能安定、守戒故,所以念戒可幫助自身戒行圓滿,自然可入禪定。 五、念施。常常提醒自己做布施的行為,幫助自利利他,無形中自然增長自身成佛的功德。... Read More
不可道之「道」 文/蓮慈金剛上師
不可道之「道」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文集導讀》 法王作家蓮生活佛散文詩合集《隨心所悅》中「真正的道」一篇:「妙覺豈有大豈有小/可自成宇宙/可融入宇宙/這才是真正的道/沒有誰可以貶低誰/太古的覺悟與現代的覺悟/沒有特殊的信號/我你他/歸結到妙覺時既獨立又融合/不謙虛也不狂傲」。 這篇詩很簡短,我相信大家念起來似懂非懂,因為師尊講的是「道」。師尊在文中兩次提到「妙覺」的名號。師尊曾教過,「等覺」是十地菩薩,「妙覺」就是佛。所以師尊提到妙覺時,我們應知道,這是一個圓滿得證的佛的境界。在這個圓滿的境界裡,師尊說,豈有大豈有小。 人在世間,一定分大小,做官的,分小官、大官、大大官;和尚也分大和尚、大上師、大大上師,各行各業均依其背景和成就等等的階層而有分別。即使是十法界,也依心靈的境界而分成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但事實上,到了「妙覺」的佛境,是沒有分別的,法界一如,這時才是真正平等圓融沒有分別;可自成宇宙,也可以融入大宇宙,這樣的境界,才叫做真正的「道」。 「道」,只可意會,無法講得清楚。師佛慈悲,還是藉文字寫給大家看,如果完全不可說,眾生如何知道求道?所以師尊一再地用文字正說、反說、偏說,讓眾生稍微有一點「道」的概念。沒有誰可以貶低誰,這一點確實沒有誰可以做到,修行越差越做不到。「太古的覺悟與現代的覺悟,沒有特殊的信號」,這句話也是一個重點。就是千古以來的覺悟跟我們現代人的覺悟沒有兩樣。科學可以日新月異,文明可以不同,習性可以不同,但是佛性的覺悟,自古以來都一樣。 所以師佛告訴我們,一悟永悟,不是今天開悟,明天糊塗,如果還是每天在悟與不悟之間,那絕對是錯「悟」,不是「道」。我你他,即是我、人、眾生,歸結到「妙覺」的時候既獨立又融合,即是自成宇宙(獨立),又可融入宇宙(融合)。如果能與宇宙虛空融合,那一定也能與所處的人、事、物融合。由此可見,凡是不能融合,有忤逆、有爭執,仍在世間相之中。 本來宇宙最初是一個大混沌,沒有天、地、人之分,沒有空與有之分,後來因緣改變,無極生太極,再分陰陽兩儀,四象八卦……,越分越多。所以現在爭執、戰爭越來越多,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境界越低,歧視越嚴重。而「妙覺」是逆人間習性而修,修到沒有得修的時候,字典裡面就沒有了謙虛與不謙虛、狂傲與不狂傲。但是當自己還在覺悟中時,當然要謙虛不可以狂傲。謙虛與狂傲,也不能絕對判斷一個人的境界,謙虛太過,變成虛偽;謙虛太少,就是狂傲。修行的覺悟不是用說的,所以師尊才有不可說之說;修行是要往內心裡面去覺悟,這樣才叫修行。 見道、行道,實踐道,當行為符合道的時候,才是證道。這時候,自然就會明白師佛這首詩的真實相。 轉載自真佛報總社部落格『佛心佛情』專欄及『蓮慈法音』專欄 [yt video=”WXgTGoRl8i4″ width=”720″ height=”405″... Read More
真正有正念的修行人 攝召的是正神 文/蓮慈金剛上師
真正有正念的修行人 攝召的是正神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