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再談相應的條件 文/蓮慈金剛上師
再談相應的條件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法音:迷途弟子 師佛在等你醒悟
迷途弟子 師佛在等你醒悟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信箱:如何消除空虛感?
‧蓮慈金剛上師‧ 有同門在我的部落格問了一個問題:「如何消除空虛感?」 這個問題如果問大家:「你們有沒有心靈空虛的時候?」大家先別急著回答。沒有空虛感的人,一個是聖人,一個是石頭人,您是哪一個?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起起落落、上上下下,有時好有時壞,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足,但大部分的時候,是覺得空虛和不滿足。 人為什麼會有空虛失落的感覺?因為佛陀講,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與生俱來的八種苦,決定人的喜怒哀樂各種覺受,所以人才會常常有不實在的空虛感。 如何對治和擺脫這些痛苦呢? 師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教導我們兩個字,可對治空虛和八苦,這兩個字就是:「平衡」。 平常人行住坐臥都要平衡。比如吃飯,要吃得平衡,否則營養不均衡,身體會出現病痛;睡覺也要平衡,睡得過少或過多,不平衡,身體會出狀況;運動還是要平衡,不能不動,也不能一直動。所有的一切都要學習平衡,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失衡。身體地、水、火、風不平衡,會有筋骨、血壓、五臟六腑的病痛;心失衡神經會失常,憂鬱症、燥鬱症,都是身心不平衡所致。這是人生一個基本的平衡道理。 盧師尊說,修行人如何保持身心「平衡」?除了像一般人保持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的平衡以外,還要藉佛陀所教的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任何一個佛法都是對治心靈失衡的法門,只要能讓行者起「妙用」的,都是一種平衡的大學問。 有空和虛的感覺,表示陰性過重,身心不夠光明,也是陰與陽不平衡的現象。如何達到不空和不虛?真對空,實對虛,所以佛陀用「真實」對治空虛。 太空時,陽氣不夠;太虛時,實修不夠,正念不夠,人生才會過得空空蕩蕩,毫無意義,不知道自己在過什麼。 所以,當自己覺得空虛的時候,好好運用盧師尊傳的真佛密法的持咒、觀想、誦經、禪定來對治,比如唸《真實佛法息災賜福經》、持上師心咒、觀想蓮花童子放光加持,光就是陽,只要有佛光注照,陰氣自然退散,黑暗消失,身心當下恢復光明和充實。 如此修一壇真佛密法,沒有害怕,沒有憂傷,身心充實光明,再用禪定的力量,讓自己飄盪的心神定下來,像一尊佛菩薩一般,世間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吹不動,還會空虛嗎? 蓮生活佛盧師尊教導的真佛密法,就是治病的良藥。 「蓮慈信箱1011」--轉載自真佛報網站www.wtbnnews.org... Read More
為十項全能的師父按「讚」! 文/蓮慈金剛上師
為十項全能的師父按「讚」! 文/蓮慈金剛上師 Read More
蓮慈信箱:真空的法爾本然(上、下)
師尊文集導讀 ‧釋蓮慈金剛上師‧ 盧師尊在第140冊《打開智慧的寶庫》書中「真空的法爾本然」一文,讀起來這篇文章內容很深奧,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我認為,這一篇文章正是師尊的最大的解脫口訣。 在這篇文章中有幾個重點: 1、什麼是「法爾本然」? 這篇文章的題目告訴我們,「法爾本然」就是真空的境界,真空也叫宇宙、法體、法性、法身、佛性、真如、道體。師尊在這篇文章中稱為「法爾本然」,是以修行人的境界來說,修出了光明和幻身,兩種結合在一起的狀態,是「法爾本然」。 佛經所講「無始無終」、「無生無死」、「真空本然」,依照密教的修法,在修出幻身和光明的時候,就能夠證得,就是明心見性。在這種境界中,沒有任何的妄念和執著,即是在覺知上停止,沒有辦法用覺知去審查,所以是不審;所以才是永恆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是有也是空,即是密教所稱的「明空雙運」的境界。師尊講,在這種境界,密教行者才能夠自主跟任運。 2、什麼是任運?自己的身口意完全調伏,也能夠調伏眾生,一切煩惱、無明全部寂靜下來,沒有任何迷惑,達到至上的清明。在這種境界當中,德性圓滿,佛的四無畏出現,具有佛的十大神力、佛的慈悲力和神通力,能度十方法界眾生,這種最大的佛的成就,是在「真空的法爾本然」的境界達成的。 3、如何達到「法爾本然」的成就?師尊在文章的最後說:「無執無著。」 就這麼簡單,只要去執去著,就能夠達到如佛一般的成就──進入光明的體性「法爾本然」。如何修?師尊在文章的開頭就已經告訴我們,修真空的「法爾本然」的三個口訣:「身不動、口禁語、意寂靜。」師尊說:「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真空的法爾本然。」 真佛宗弟子從皈依開始,就學習「金剛心菩薩懺悔法」,金剛薩埵(金剛心)正是空性的代表。可見,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盧師尊,從一開始就引導弟子進入身空、口空、意空,最後達到法空與性空的訓練,身、心、法、性全空,不正是師尊在文章最後所寫:「無執無著」,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身空、心空、法空、性空」嗎? 如果佛子沒有師尊,沒有師尊引介的諸尊的引導和加持,沒有師尊引介的諸尊的法門,讓弟子有法可依,有階梯可登,我們如何知道諸法的口訣。即使知道,因為我們的想念太多、智慧太少、心太忙碌,又如何能拿到正確的方法給自己善用?離開師尊、離開諸尊的加持和引導,靠自己的盲修瞎練,我們能成就「法爾本然」嗎? 很多人告訴我,我不靜下來還好,一旦坐下來禪定,心裡妄念一大堆。其實並不是因為禪定才產生妄念,而是靜下來時妄念明朗化而已。妄念在任何時候都是蠢動的,與禪定無關,即使是睡覺,妄念也是亂動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夢?要「法爾本然」,要撥雲見日,將自己像雲一樣的妄念煩惱撥開,就是要用師尊教導的:不動、禁語、寂靜。 人之所以做不到,認為不動、不講、不想,不是死了嗎?所以,人們總是動不停、講不停、想不停,身口意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其實這裡講的不動、不講、不想,並不代表死。修行人講的是形而上的,超出這個會酸會臭的肉體範圍的靈體。要將我們的心靈修成很清閒。 修行難就難在這裡,雖然想要達到師尊講的這三個口訣大不易,但是,想要「法爾本然」,就要精進修「身不動、口禁語、意寂靜」。... Read More
Leave a Reply